拆解孩子王、爱婴室财报数据,4大关键值得重视!

作者:潘梦婷
2024-05-16

前段时间,孩子王、爱婴室两家头部母婴连锁均发布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在母婴行业内滞外困的背景下,两家企业从自有品牌、会员服务、降本增效、全渠道经营、即时零售等板块全维发力,在减量中寻求增量。



三元奶粉,震撼来袭~奶粉圈奶粉智库邀您共同见证!5月18日14:00,锁定奶粉圈视频号,扫码预约直播!


从财报数据来看,两家企业在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展现出了强劲发展韧性。


孩子王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7.53亿元,同比上升2.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下降13.92%,剔除可转债利息支出及股份支付费用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55.70%。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王在2024年第一季度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势头,实现营业收入21.94亿元,同比增长4.64%;净利润1165.89万元,同比增长53.55%。


爱婴室2023年虽然营业收入有所下滑,但保持着较高的利润增长。2023年爱婴室及下属子公司营业收入33.32亿元,同比下降7.95%;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1.84%。而在2024年一季度,爱婴室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且利润同比增长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实现营业收入8.06亿元,同比增长6.42%;实现归母净利润630.69万元,同比增长135.29%。


可见,两家头部连锁在去年以及今年一季度均保持着较强的发展势能,行业优势地位进一步稳固。那么孩子王、爱婴室财报,又给渠道逆境突围有何启示?



面对母婴渠道的严峻内卷和变化,孩子王和爱婴室通过打造差异化产品、重构消费者价值、精细化运营三大方式,持续提升品牌内生力量,沉淀品牌价值。


1、打造自有品牌,发挥供应链成本优势


在营收、利润不断摊薄的背景下,自有产品成为了母婴店破除内卷、重拾增长的有力路径。


2023年,孩子王、爱婴室均依托自身供应链优势不断推出自有产品,构建差异化增长壁垒。财报数据显示,孩子王差异化供应链(含自有品牌)共实现销售收入81945.20万元,占母婴商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0.82%其中,自有品牌品类矩阵覆盖衣物、食品、纸尿裤等方面,交易额同比增长74.37%。爱婴室则不断升级迭代产品,旗下品牌阔步迈入全渠道多品牌的3.0新时代,销售收入在自有渠道的占比已提升至13%。


可以窥见,自有品牌既是优化品类结构的关键,也是平衡门店利润的有效路径。


2、深挖单客经济,重新定义服务价值


产品构建了品牌与消费者的初步关系,而深层次的联系还依靠品牌与消费者建立长期有效的互动与沟通。孩子王、爱婴室在实现用户分层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管理,较大程度激活单个消费者的潜在效能。


孩子王开创并始终坚持重度会员模式。在2023年,孩子王以育儿顾问为纽带,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动生态。截至2023年12月,累计服务的会员人数已超8700万人(含乐友国际),消费会员近1000万,同比增长3%。其中,黑金会员约100万,同比增长5%,并且全年公司98%以上订单来自会员,黑金会员收入占比近70%,黑金单客产值为普通会员的10倍以上。


爱婴室则从会员活动、会员权益与服务、员工专业化三个维度进一步完善付费会员体系。据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爱婴室付费会员消费占总会员消费的48%,付费会员人均贡献是普通会员的10倍、消费次数是普通会员的4倍


从追求流量规模到挖深客户价值,用产品与服务盘活消费者存量,形成大单经济也是营收利润增长的有力手段。


3、精细化管理,兼具规模与利润


当下,果实低垂的红利时代不复存在,母婴店过往粗放式的扩张与发展已难以适应当下的行业发展阶段。作为国内龙头母婴连锁,孩子王、爱婴室的变革步伐也在明显加快,成为引领“整合潮”的代表体系。但扩大规模后,需要面对的难题是降低门店扩张导致的经营风险。


为实现持续且高质量的发展,孩子王在关闭57家低效门店的基础上,拟对现有120家线下门店进行升级改造,以优化客户消费体验,打造竞争壁垒。财报数据显示,孩子王在去年成功完成3家儿童生活馆的升级改造,单店交易额平均同比提升超过20%,消费人次也平均增长了近30%。而爱婴室主要是通过优化渠道运营效率,改善门店人效、坪效,以此实现盈利能力提升。不仅房屋租赁费用同比减少近10%,还通过关闭低效店等方式实现贝贝熊扭亏为盈,整体毛利率较收购前提高4-5个百分点。


此外,孩子王和爱婴室还以优化人员绩效与考核政策、升级供应链管理、“数智化”转型等为着力点,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1+1>2”的规模效应。



在内涵式“提质”的基础上,孩子王和爱婴室还以打通全渠道和即时零售作为支点,增加与消费者深度连接的“触手”,实现外延式扩张。


1、全渠道运营,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随着技术发展以及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变化,品牌需要做好全渠道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应对消费链路愈发复杂的情况。


孩子王将增长视野扩大至全渠道,持续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2023年孩子王母婴商品线上销售收入32.89亿元,占母婴商品销售收入比重的43.42%。同时,孩子王立足门店打造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微商城等私域流量,实现线上线下的互通互联。截至2023年12月末,APP已拥有超5600万名用户,小程序用户超6200万,企微私域服务用户超1000万。


而爱婴室则采取了“公域+私域”双轨并驱的销售策略。一方面,爱婴室持续加强在天猫、京东、拼多多、考拉、唯品会等公域平台的销售与推广,开设品牌自营旗舰店,充分利用平台资源提升了流量获取;另一方面,通过自营APP、微商城、微盟到家等平台为门店业务发展赋能,实现了公域和私域的共同成长。财报数据显示,爱婴室2023年自营第三方平台业务同比增长77%。其中,抖音平台成长迅速,同比增长290%,为业务增长注入了新活力。


不难看出,全渠道运营、全链条改造,是带动母婴店转型升级“蝶变”的有力途径。


2、强化时效性,同城即时零售成风口


在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孩子王和爱婴室还顺应了消费者的“时效”要求,纷纷布局搭上了“同城即时零售”的高速列车,进一步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据埃森哲发布的《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报告,超过50%的95后消费者希望在购物当天收到货且愿意为此支付额外费用。孩子王、爱婴室积极拥抱消费者需求转化,通过同城即时零售打通“最后一公里”。


具体而言,孩子王确立了“供应链+本地生活服务+同城即时零售”的经营定位。一方面,升级同城数字化到家服务,构建全国化仓网布局的同时,成功推出了3km内最快30分钟达、5km内最快1小时达、全城送、顺丰半日达等一系列时效产品。另一方面,孩子王启动百城万店计划,积极打造同城服务联盟,并基于“孕产加”“成长加”“同城加”三大服务平台,构建了完善的城市化服务生态圈,全方位全场景深度满足会员的本地生活需求。其中,“同城加”交易额同比增加105%。


爱婴室则依托线下近500家门店的规模优势,与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抖音本地生活等线上平台开展合作。目前即时零售业务已覆盖38个经济发达城市,2023年下半年销售额同比增加22%


可见,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年轻化也在倒逼实体零售打通“最后一公里”。伴随同城即时零售的强劲发展,线上流量将会加速成为实体母婴店的关注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奶粉作为“引流品”的地位仍未被撼动。由于奶粉的刚需性、高黏性、强引流的属性,奶粉依然占据了孩子王、爱婴室销售额的半壁江山,均撑起50%以上的营收份额。具体而言,在2023年,孩子王的奶粉营业收入为46.3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52.94%;爱婴室奶粉营业收入为19.1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57.16%。


由此可见,一方面尽管奶粉行业陷入新一轮焦虑与内卷之中,但奶粉仍然撑起了母婴店营收的半边天,其能给门店带来流量、增加连带销售,在门店商品结构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整体来看,在市场环境低谷期,孩子王、爱婴室也会和大部分母婴店一样承压前行。但他们积极转变思维,适时调整规划,探寻新的增长极。一是始终贯彻“无奶粉、不母婴”的理念,组好“引流+利润”这盘货;二是将“消费者”作为品牌圭臬,立足消费者场景、注重产品服务和体验、坚定与消费者同行;三是持续推进全渠道发展,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四是精细化发展、精耕行业,有较强的全盘布局能力以及战略定力。


虽然很多母婴店没有孩子王、爱婴室这样的资源及资产能力,但是向标杆看齐,提取他们经营的可行经验,并转化为个人的发展方式,也不失为一种有力的破局之法!



来自:奶粉圈
分享
0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