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2022 Growth Asia峰会”在新加坡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领袖、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健康食品行业创新发展。随着亚太地区老龄化趋势发展,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成为本次峰会的重要议题。峰会指出,亚太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预计到2050年区域将有13亿人超过60岁。为应对这一全新的人口变化趋势,大会邀请伊利集团作为中国健康食品行业代表出席。伊利大洋洲创新中心菲利普·韦斯科姆博士带来《乳制品在促进中国和东南亚健康老龄化中的关键作用》主题演讲。
韦斯科姆博士表示:“‘健康老龄化’不仅面向特定的老年人群,更强调从幼年时期打好基础,在生命的全过程、全周期进行科学营养管理,这与伊利一直倡导的全生命周期科学营养健康管理理念不谋而合。伊利坚持‘不创新,无未来’,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致力于打造满足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消费场景的健康产品,为人人享有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据悉,本次峰会由英国威廉·里德传媒集团(William Reed Business Media)及旗下权威媒体NutraIngredients和FoodNavigator共同主办,该集团在全球食品饮料行业具有广泛影响力。
以消费者为中心 探索全生命周期科学营养管理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今年3月《“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出炉,推进“健康老龄化”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
作为健康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伊利以满足全人群精准营养需求为导向,携手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健康管理协会,联合发布《中国合理膳食与健康报告》,为不同人群的营养健康需求提供权威的合理膳食指导。同时,伊利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选择我国七大地理分区中的八座代表性城市,经过四年攻关,完成了“中国八城市成年人群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为业内积累了大量国人营养健康需求数据。
实现“健康老龄化”,从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都需要得到全面的营养支持。乳制品作为优质的营养摄入来源,对促进各生命阶段的营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满足全民健康饮奶的需求,伊利研发团队历时四年攻克了乳糖不耐的难题,推出了国内首款营养舒化奶。针对高血糖、糖尿病及有控糖需求的人群,伊利与相关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低GI(升糖指数)食品研究,推出了舒化全系4款产品、欣活纾糖膳底配方奶粉等一系列低GI乳制品。为了给中老年人群提供更科学的营养关怀,伊利欣活系列结合中式养生食材的设计理念,在产品中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达到帮助中老年人平衡身体血糖、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以基础研究为基石 推动行业自主创新
基础研究、探索性研究是推动食品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石,而益生菌菌株的研发更被视为食品科学领域的技术“芯片”。依托于领先的全球创新网络布局,伊利已建立菌株资源库,形成益生菌菌种资源库建设、益生菌功能开发和临床评价、菌种应用与发酵技术、菌种工艺和质量体系四个平台,涵盖益生菌产业链上下游的完善体系。
在本次峰会现场,伊利自主研发的BL-99益生菌吸引了行业的高度关注。伊利历经10年自主研发的第一株专属菌株乳双歧杆菌BL-99,是专为国人打造的专利菌种,目前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该菌株源自中国健康婴儿肠道,具有促消化、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免疫力的健康功能,已成功应用在益消酸奶、儿童奶酪棒、须尽欢冰淇淋等系列产品。
今年6月,伊利还推出了为45岁以上国人专属定制的伊利BL-99益生菌固体饮料,通过精准科学的产品配方设计,添加高活性BL-99益生菌的同时复配GABA和双重益生元,提供多重营养支持,守护肠道微生态平衡。这款益生菌产品也突破了传统的载体形式,成为伊利创新助力健康产业的新举措。
助力美好生活 让世界共享健康
2020年世卫组织发布了2021-2030年“健康老龄化”行动十年计划,将“健康老龄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放眼全球,虽然人类的预期寿命有所延长,但是健康寿命的延长却落后于这一速度,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显得尤为重要。相较于单纯地延长生命的长度,“健康老龄化”更聚焦延长健康寿命,这是关系到全人类健康福祉的全新课题。
秉持着“让世界共享健康”的梦想,伊利发挥科研创新硬实力,不断打造高品质产品,为消费者的营养健康保驾护航,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2022年品牌足迹》中国市场报告显示,伊利凭借92.4%的品牌渗透率、13亿的消费者触及数,蝉联“消费者选择最多品牌”榜首,并连续10年稳居中国消费者“首选品牌”。
“全面价值领先”战略目标引领下,伊利将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持续打造满足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消费场景的健康产品,更好满足消费者的营养健康需求,并携手全球合作伙伴构建“全球健康生态圈”,让健康成果惠及全球消费者。
(文章来源:伊利集团公众号)
(责任编辑:利佳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