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叶黄素,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会联想到预防近视。但叶黄素真的能防治近视吗?
先说结论:目前并无医学上证明叶黄素有防控近视的相关证据。
比如在中国知网中以“叶黄素”和“近视”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能明确看到刊登在中国食品报上的《叶黄素预防近视并无科学证据》。其他搜索结果中也没有包含有力的人体研究结果,证实补充叶黄素能有效预防或治愈近视。
尽管目前研究没有发现叶黄素补充与预防近视之间的直接联系,但叶黄素对眼睛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日常补充叶黄素还是很有必要的!
眼睛酸涩干
隐藏BOSS-蓝光
为什么我们的眼睛越来越疲劳?
当眼睛长时间暴露在高能日光灯、电子设备下,就容易出现酸痛、干痒、视疲劳,甚至情绪烦躁等情况。其中的隐藏大BOSS,正是肉眼难以捕捉却对我们全方面包围的——蓝光。
蓝光不是指蓝色的光。它是可见光中能量最强的光,波长在400~500nm波段范围的光线。普遍存在电脑、手机、电子设备及日光灯中。
日常接触蓝光过多,会引起视网膜细胞的萎缩、死亡,也会导致我们看东西模糊、各种疲劳不适感加剧甚至引起眼部一些病症。
人体无法合成!
护眼卫士-叶黄素
叶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主要集中在我们眼睛视觉最敏锐的地方——视网膜的黄斑区域。作为视网膜的保护卫士,它的作用可不小!
1️⃣处理蓝光。把日常生活中的部分有害蓝光过滤掉,减少对眼睛的伤害;
2️⃣抗氧化。能把一些可恶的自由基清除掉,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与黄斑区。
虽然叶黄素作用大,但是它无法被人体合成,只能靠“进口”!
如果日常饮食能吃够富含叶黄素酯的深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南瓜等似乎也能满足护眼需求。
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显示,每天能吃够300克蔬菜(成年人推荐摄入量)的只有21.9%~35.2%。也就是说,其实将70%的中国人蔬菜都没吃够。
而且大家吃深色蔬菜(深绿色、橙黄色和红紫黑色)占比也不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 2021》中提出,国人每天吃的蔬菜里,深色蔬菜的平均占比只有 30%,远不及推荐的「50% 以上」。
此外,在人体正常代谢下,叶黄素酯会逐渐减少。同时,在过滤蓝光的过程中,它会被消耗,必须要及时补充才能维持存在。
叶黄素的数量一旦少于临界值,蓝光boss就会大肆入侵,看屏幕出现重影、视疲劳、眼睛酸胀干痒、眩晕畏光等都是它的“杰作”。
过度用眼人群
建议补充叶黄素
这些过度用眼人群尤其建议注意补充叶黄素。
1、高度用眼人群(如白领、设计师、程序员)
长时间面对手机电脑屏幕,眼睛负担重容易出现眼睛酸涩干痒、眩晕畏光、视物模糊等,需要抵御蓝光危害,补充摄入眼部营养保护眼睛。
2、学龄儿童,成长发育中的孩子
上网课、看ipad的孩子经常面对电子屏幕,总是看不清揉眼睛,需要补充眼睛所需营养,提前预防。
3、所有人群(3岁以上)
现代社会工作和社交已经难以离开电子设备,每天对着手机电脑的时间很长的人群,都需要及时补充眼部营养。
如何有效保护眼睛?
面对有害蓝光,每天使用电子产品13小时+、过度用眼人群要如何保护眼睛呢?
对挑食者来说,想单靠食物获取叶黄素实在不可取。日常除了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还可以补充对眼睛健康有益的营养补充剂——叶黄素。
不管是36个月+的小宝宝,还是360个月+的大宝宝,都建议日常要吃够。
①叶黄素作为“蓝光过滤器”,能预防强紫外线及蓝光对眼睛造成伤害。
②DHA作为视网膜最重要的基础营养素,能刺激眼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影响视觉敏锐度。被人们称为“眼脑黄金”!
③玉米黄质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能够中和有害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眼睛的损伤,保护视网膜细胞免受损害。
建议3岁以上服用,孕妇也能吃!非常适合全家老小一起补哦~
参考资料:
[1]Yuji M, Kenta J, Mika M, Masaharu I, Osamu K. Effect of Heat-Killed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KW3110 Ingestion on Ocular Disorders Caused by Visual Display Terminal (VDT) Load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arallel-Group Study, Nutrients, 2018, 10(8):1058.
[2]Xinli O, Jing Y, Zexin H, Yide W, Yongfang X, Guohui W. Mechanisms of blue light-induced eye hazard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a review,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2020, 130: 110577.
[3]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
[4] 李大婧, 刘志凌, 刘春泉. 叶黄素酯和叶黄素的光热降解动力学[J].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24(1):97-98.
[5]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