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哥导读:
宝宝的每一次啼哭、每一点异常,甚至是便便颜色的不寻常,总是让宝爸宝妈们非常焦虑,想从奶粉、营养品等各个维度找到解决方案。其中,益生菌作为近年来的热门成分,其对于宝宝的种种好处得到越来越多宝爸宝妈的肯定,不论是在奶粉还是在营养品中,都备受大家关注。然而,还有不少宝爸宝妈对益生菌充满着疑惑:
有人说益生菌能帮助调理肠胃、强化免疫、缓解湿疹,真的吗?
益生菌是不是智商税?
为什么奶粉中会添加益生菌?有用吗?
宝宝益生菌从什么时候开始补?补到什么时候?
益生菌可以长期补吗?
益生菌怎么选?
……
针对宝爸宝妈们关于益生菌的种种困惑,奶粉智库特别重磅开启《益生菌科普月》,整个7月,我们将通过系列文章、视频、直播对益生菌相关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助力宝宝一生受“益”!
益生菌是什么?
在很多人的固有认知中,“细菌”往往和疾病、感染挂钩,似乎都是些“坏家伙”,但实际上细菌是一个庞大且多样的群体,既包含致病菌、中性菌,也包含对人体有益的“好菌”,益生菌就属于后者。
实际上,益生菌并不属于营养成分,但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益生作用。早在200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专家委员会就提出了益生菌的科学定义,即益生菌是指活的微生物,当摄取足够数量时,对宿主健康有益[1]。其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是最常见的益生菌[2]。
尽管益生菌的好处已得到很多人的肯定,但粉哥发现,在某红书上,“宝宝是否需要补充益生菌、益生菌是不是智商税”等问题非常常见,仍然还是有很多宝爸宝妈对益生菌持有怀疑态度。
粉哥很明确的一点是,益生菌不是智商税,4大原因告诉你,为什么建议宝宝补充益生菌/选择添加益生菌的奶粉。
益生菌不是智商税
4大原因告诉你
原因一:婴幼儿时期是肠道菌群完善的关键期
人体肠道菌群繁多,细菌数量可高达1013-1014,对于宝宝而言,出生后的婴儿期是建立肠道菌群的关键期,这个时候肠道菌群会经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渡期,到2岁左右才趋于稳定并接近成人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3]。
并且,由于婴幼儿早期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分娩方式、喂养方式、胎龄、遗传基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肠道菌群就容易失衡[3]。当宝宝肠道微生态系统失衡,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也容易发生紊乱,从而导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过敏性疾病等发生[3]。总之,肠道菌群建立、平衡与宝宝的健康息息相关[3],通过合理喂养和适当补充益生菌来维护肠道菌群平衡非常重要。
原因二:母乳中也是富含益生菌的
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食物,不仅富含宏量、微量营养物质,以及HMOs、乳铁蛋白、OPO/OPL等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成分,还含有非常丰富的微生物群。目前研究已发现,母乳中约有200种菌种,比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其中母乳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是宝宝肠道有益菌的重要来源,这些有益菌能在宝宝肠道中定植,发挥着抑菌、抗感染和增强免疫力重要的益生作用。
对于无法母乳或者母乳不足的宝宝来说,选择添加益生菌的配方奶粉也是不错的选择。有研究表明,与喝普通配方奶粉的宝宝相比,喝了益生菌配方奶粉的宝宝,其粪便菌群结构会更接近母乳喂养的宝宝,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在肠道的定植率也明显更高[4]。这也说明,以母乳为黄金标准,添加益生菌的配方奶可能会使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定植效果更优[4、5]。
原因三:益生菌的功能及安全性得到大量权威研究报道的支持,且已得到国际权威机构认可
目前,关于益生菌的研究文献相当丰富,仅在中国知网平台上以“益生菌”为关键词就能找到1.39万篇,这些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对不同益生菌菌株的功能进行了研究,证实了其核心的功能及安全性。同时,我国市面上允许使用的益生菌,也已被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NHC)等权威机构“公认为安全”且可应用于食品当中[7]。
基于此,我国国家卫健委还曾于2018年立项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菌种的安全性评价程序》文件,进一步指导我国益生菌市场使用菌种的规范性;2022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了《食品用益生菌通则》团体标准,对食品用益生菌的基本要求、菌株水平要求、生产过程要求等内容进行规范;国家卫健委也多次更新发布《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明确了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益生菌菌种,保障了婴幼儿食品中益生菌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益生菌产品本身是安全的,但对于存在某些疾病、免疫缺陷的宝宝,还是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谨慎使用[7]。
原因四:益生菌作用多,目前已有15种益生菌菌种可用于婴幼儿食品
正如上述所言,母乳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益生菌菌群,包括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多种菌株,如罗伊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等,目前国家卫健委批准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益生菌菌株总共有15种,也多是母乳中天然存在的益生菌。
(以上作用均来自于相关研究文献)[8-23]
根据上表可知,这15种益生菌对于宝宝有着多方面的益处,包括提高免疫力、预防过敏、缓解呼吸道感染、减少胃肠道不适等等。同时,由于宝宝的胃肠道免疫系统、肠道微生态菌群、肠神经系统发育并不完善[4],所以就很容易出现肠道感染、便秘、腹泻、绞痛、胃食管反流、过敏性湿疹、上呼吸道感染等问题,而益生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些问题[24、25]。比如,研究证实,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可帮助预防和改善胃食管反流症状、有效防治母乳喂养宝宝出现的绞痛等[25];鼠李糖乳杆菌GG可帮助缓解过敏症状、增强免疫和预防呼吸道感染等[26]。
那这15种益生菌,在奶粉中的添加情况如何呢?
据奶粉智库小程序/网数据,413款新国标3段奶粉中,有210款添加有益生菌,占比约达50.8%,其中添加的益生菌菌株有6种,包括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HN019、Bi-07,以及鼠李糖乳酪杆菌HN001、短双歧杆菌M-16V和发酵粘液乳杆菌CECT5716。这6种菌株均是经过长期研究证实,对于宝宝有多方面益处的益生菌,比如双歧杆菌属具有改善胃肠道不适、提高免疫、预防呼吸道感染、腹泻、便秘、湿疹等作用[8-10]。
总之,益生菌对于宝宝的肠道微生态建立、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功能及安全性也已得到大量权威研究文献、国际权威机构的支持。
正是基于益生菌对于宝宝的重要性,7月奶粉智库特别重磅开启《益生菌科普月》,届时我们将通过系列文章、视频、直播,解答宝爸宝妈们常见的“益生菌什么时候补充、补充多久有效,以及益生菌怎么选”等相关的问题~专业内容,敬请关注!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于益生菌的相关疑问,欢迎留言或私信,我们将为大家答疑解惑~
注释:
[1]. Joint FAO/WHO Expert. Health and nutritional properties of probiotics in food including powder milk with live lactic acid bacteria[C]. Joint FAO/WHO Expert Consultation, Córdoba, Amerian, 2001.
[2]. 刘斐童,陆泽荣,张施琦,等. 益生菌科学共识和应用指南概述 [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4, 36 (08): 985-993.
[3]. 王晓明,杨靖,赵建宏.婴儿肠道菌群建立及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8,36(8):626-629
[4]. 张琳.益生菌与婴幼儿健康[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9):819-822
[5]. 刘田雨,韦金盈,方晓慧,陈嘉怡,袁延涵,张金萍.母乳菌群及其对婴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乳品工业,2024,52(8):40-45
[6].刘学琴,窦凌松,柳林红,薛晓飞,张晓妹,杜振兰.母乳对婴儿肠道菌群建立和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4,8(21):132-136
[7]. 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20年版)[J].中国食品学报,2020,20(5):303-307
[8]. 阿热爱·巴合提, 谭春明, 李平兰. 益生菌的分类及其多领域应用研究现状[J]. 生物加工过程, 2022, 20(1): 88-94.
[9]. 彭晨芮, 李金星, 王一媚, 等.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与健康[J]. 营养学报, 2023, 45(2): 120-6.
[10]. 于广敏. 益生菌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 2021, 35(12): 99-101.
[11].邓颖妍, 林小洁, 张晓洁, 等 婴幼儿食品中的益生菌应用[J]. 现代食品, 2021, (21): 8-10.
[12].刘静华, 李静, 周国琼, 等. 鼠李糖乳杆菌GG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21, 41(02): 100-3.
[13].叶竹林, 许琼. 益生菌对婴幼儿的健康作用及市场应用[J]. 食品安全导刊, 2022, (05): 190-2.
[14].赵玥明, 侯艳梅, 赵怡晴. 鼠李糖乳杆菌MP108缓解细菌性腹泻的作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43(21): 20-7.
[15].SHI Z, FAN X, TU M, et al.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fermented milk quality due to differences in the proteolytic system between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R0052 and 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 JCM5805 [J]. Food Bioscience, 2023, 51: 102271.
[16].陈钰波, 李宇宁. 益生菌在婴幼儿消化道炎症性和功能性疾病中应用进展[J]. 临床儿科杂志, 2022, 40(11): 869-74.
[17].XIAO L, GONG C, DING Y, et al. Probiotics maintain intestinal 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 levels in healthy formula-fed infants: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J]. Beneficial Microbes, 2019, 10(7): 1-12.
[18]. RODRíGUEZ-SOJO M J, RUIZ-MALAGóN A J, RODRíGUEZ-CABEZAS M E, et al. 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 CECT5716: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Insights [J]. Nutrients, 2021, 13(3): 1016.
[19]. OZEN M, PILOQUET H, SCHAUBECK M. 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 CECT5716: Clinical Potential of a Probiotic Strain Isolated from Human Milk [J]. Nutrients, 2023, 15(9): 2207.
[20]. 徐瑾鼎, 王悦. 母乳中发酵乳杆菌CECT 5716对人体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 浙江医学, 2017, 39(06): 493-5.
[21].GAYATRI, ATHALYE-JAPE, SHRIPADA, et al. Bifidobacterium breve M-16V as a Probiotic for Preterm Infants: A Strain-Specific Systematic Review [J]. Journal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2017.
[22].WONG C B, ODAMAKI T, XIAO J Z. Beneficial effects of 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longum BB536 on human health: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me as the principal action [J].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2019, 54: 506-19.
[23]. WONG C B, HUANG H, NING Y, et al. Probiotics in the New Era of 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HMOs): HMO Utilization and Beneficial Effects of 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 M-63 on Infant Health [J]. Microorganisms, 2024, 12(5): 1014.
[24]. 潘云凤,吴敏婵(综述),林茜(审校).益生菌在婴幼儿功能性胃肠病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4,26(5):529-534
[25]. 刘斐童,陆泽荣,张施琦,陈咏春,胡瑞标.益生菌科学共识和应用指南概述[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4,36(8):985-992F0003
[26]. 刘静华, 李静, 周国琼, 等. 鼠李糖乳杆菌GG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21, 41(02): 100-3.
[27]. 邓颖妍, 林小洁, 张晓洁, 等 婴幼儿食品中的益生菌应用[J]. 现代食品, 2021, (21):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