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因大人一时的情绪,对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伤痛!一名新手爸因受不了宝宝哭闹,竟大力摇晃,导致宝宝发生‘婴儿摇晃症’,出现视网膜出血、呼吸微弱等症状。
一名年仅18岁的新手爸爸,在家中照顾即将满月的女儿,却因受不了女婴不断哭闹而剧烈摇晃其手臂,借以宣泄情绪,造成婴儿摇晃症。
事发当晚他与妈妈发现女婴呼吸微弱,紧急送医后,医生发现女婴两眼都有视网膜充血情况,且有硬脑膜下出血情况,判定为外力造成。
婴儿摇晃症,4岁前都可能发生!
由于婴幼儿的颈部支撑力不足、脑部较脆弱,加上头顶囟门尚未闭合,头部又占全身比例的1/4,若上下左右大力摇晃,同时头部又没有受到良好的支撑保护,很容易造成脑部组织位移,导致血管撕裂出血,甚至神经受损、危及性命。
这种因为晃动、抛接所造成的脑部伤害,称为婴儿摇晃综合征,通常发在4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3~6个月的婴儿时期最常见。
如何判别婴儿摇晃症症状?
婴儿摇晃症不会有明显的伤痕,症状可能会有:睡眠习惯明显改变或无法被唤醒、超乎寻常的呕吐、抽搐、没有理由的烦躁不安、无法控制的哭泣、无法被安抚、拒绝进食、没有反应、失去意识。
如果摇晃力道十分强烈,严重可能出现脑出血、视网膜出血与致死性脑伤等并发症,常见异常包括视网膜出血、颅内出血(包括硬脑膜下出血、蜘蛛膜下出血,可能在电脑断层等影像上呈现各种不同时期新旧血肿)、严重脑水肿,可能有贫血与凝血功能异常。
更严重还会合并钝伤、脊髓与其他部位伤害,例如:骨干端骨折、肋骨骨折、复杂颅骨骨折等。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的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麻痹、心智迟缓、皮质性眼盲、癫痫与学习障碍。
预防婴儿摇晃症应该这样做
除了人为的摇晃,有时日常护理这些要注意,才能全面预防婴儿摇晃症。
1.抱起宝宝注意颈部支撑
在任何时候抱起宝宝,都要注意宝宝头部与颈部的支撑,千万不能只抓住宝宝的腋下就将其抱起,这样会使他的头颈部后方呈现悬空的状态,容易发生意外。
2.哄睡应采取摇篮式抱法
哄宝宝睡觉时,有些父母习惯让宝宝的投靠在自己肩上左右摇晃或上下抖动,但若没有固定宝宝的头颈,很可能在摇晃中脱离固定位置而受伤。因此哄睡最好还是采取摇篮式抱法,以手臂和手肘固定宝宝的头颈和身体,并控制摇晃、拍抚力道,以免宝宝头颈走位。
若要让宝宝躺在安抚椅里,应选择左右摇晃方式进行,因为上下晃动容易出现摇晃幅度与强度过大的情况产生,有潜在性的安全问题。此外还要注意其摇晃力度不会让宝宝的身体脱离固定位置,降低受伤风险。
3.抛接游戏应尽量避免
相信很多大人都会跟宝宝玩‘飞高高’的游戏,而宝宝对于一瞬间重力改变的奇妙感觉也会感到新鲜有趣,但是‘上下抛接或快速旋转宝宝’、‘将宝宝抛丢在床上’这几种游戏,很可能让宝宝的颈部失去支撑、头部产生离心力,进而造成脑部损伤。
4.主要照顾者应要控制自己情绪
当宝宝哭闹不休,相信许多新手爸妈也曾经受不了,像这个18岁的新手爸爸就是一个极端的案例。当情绪出现问题的主要照顾者感到无法或无力立即安抚小宝宝时,很容易进而出现失控行为、情绪性施暴,例如:短时间内数次剧烈地摇晃小宝宝,甚至是甩宝宝耳光等。
建议主要照顾者发现自己有负向情绪出现时,应深呼吸或告诉自己:小宝宝并非故意要吵闹不休,告诉自己要更有耐心,或是平日建立起支援系统,可以请人代为照顾一下小宝宝,让自己有喘息的机会。等到自己较为平静时,再来照顾安抚宝宝,是较理想的作法,否则很容易就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最后提醒父母,日常生活中按照一般正常的照顾方式好好照顾宝宝,通常不会产生婴儿摇晃综合征,爸妈不用过于担心。万一宝宝哭闹、照顾者又很疲惫,千万不要用力摇晃宝宝,以免造成无可挽回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