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会建立自己的同伴关系。表明孩子同伴关系好坏通常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孩子的友谊,指孩子跟其他同伴建立的亲密活动关系,是友谊双方的互动结果;另一个则是同伴接纳,指一个孩子被同伴群体接纳的程度,是个体被群体接纳的程度。今天要跟大家谈论的是后者,同伴接纳。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研究者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他们的同伴接纳程度。常用的一种办法就是同伴提名和同伴评定。提名是请群体里的所有孩子提名自己最喜欢的同伴和最不喜欢的同伴;评定是请群体里的所有孩子对其他所有孩子评定喜欢和不喜欢的程度。
以提名为例,个体获得提名频次以后,研究者将以班为单位,将每个被试所得的正提名和负提名转化为标准Z分数,可以采用已有研究中的“两维五组”模型作为标准将进行分类。
具体标准如下,
受欢迎组:SP > 1.0, Zp > 0, Zn < 0;
被拒绝组:SP < -1.0, Zp < 0, Zn > 0;
被忽视组:SI < -1.0, Zp < 0, Zn < 0;
一般组:-1.0 < SP < 1.0, -1.0 < S I< 1.0。
其中Zp为正提名的标准分数,Zn为负提名的标准分数,
SP = Zp – Zn,为社会偏好,SI = Zp + Zn,为社会影响力。
根据上述分组标准,可以筛选出处于不同接纳地位的孩子。
其中被拒绝组是被提名为不喜欢的小朋友频次达到一定的标准,而被忽视则是喜欢和不喜欢都不会被提及的小朋友。换句话说,这个小朋友没有小朋友会关注他和提及他。这一个体是否存在,对集体中的其他个体都无所谓,不仅不被提名为喜欢的人,也不被提名为不喜欢的人。这一类在群体中所占百分比要达到10%左右。比如一个班级里有35名小朋友,那基本上会有3-4名左右的小朋友,属于被忽视的地位。同伴忽视和同伴拒绝一样,都属于低同伴地位,但实际养育中又不如同伴拒绝那样备受关注。
即使不按照上述标准去测量,仅凭借班上老师和同伴们的粗糙评价,也能得出哪些孩子在班上基本属于被忽视的群体。作为家长,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属于被忽视呢?可以有一些简陋的观察:孩子有没有要好的朋友?玩游戏的时候,他会不会提意见,还是只有跟从?他的情绪想法有没有人理会,会不会有人关注?好久没有出现,会不会有同伴想念?入园离园的时候,有没有同伴呼唤他的名字?如果这些都很少出现,就要特别关注,跟班上老师询问孩子的情况,请老师关注孩子的同伴交往。
当小朋友被人拒绝时,可能老师和家长都会比较担心,给予充分的重视,但是研究结果表明,被忽视的孩子同样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同样会受到很多同伴交往的困惑,得不到关注的孩子,会感受到更多的孤独感,可能会遭受更多的心理不舒适感。更谈不上日后的主动性、领导力,甚至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自尊,引发更多负性的低评价。
如果孩子成为同伴社会地位中那种“被忽视的”个体,就会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面对更多的社交困难和成长隐患,感受到更多的负性情绪。被忽视的个体,因为内心真实的想法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没能适当暴露于真实的社会交往中,所以常常会有孤独寂寞的感觉,时间久了,孩子就容易没有了存在感,很多时候缺乏主动性,自己和别人意识不到他存在的价值,也会更加自卑,缺乏自信,也会缺失很多同伴交往技能。
如何让孩子不被忽视呢?
如果孩子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引发同伴的关注,那么父母就需要刻意做一些努力。
私下邀约小伙伴
可能你是不善于社交的父母,但是有了孩子之后,你可以尝试改变一点点,周末假期积极参与一下有孩子前来的聚会,增加孩子私下出现在同伴群体中的机会,这样他们上学后会有很多特别甜蜜的事情可以沟通,在少数人的环境里,个体会更容易受到关注,寻找进入到同伴群体中的机会路径。
为全班小朋友准备小小礼物
可能你不想利用物质对全班的孩子进行情感贿赂,但这确实是一个让孩子不再被忽视的好办法。你可以用最少的精力和金钱,帮助孩子重新建立同伴关系,提升同伴对他的关注度和好感度。必要时,请老师帮忙,在孩子生日、儿童节或者是新年的时候,甚至什么节日都不是的时候,为同伴们准备一份小惊喜,有时是一张贴画就能解决的事情。
珍惜孩子单独展示的机会
学校可能会有亲子活动日,会有家长志愿者,会有每个孩子单独展示的机会,这些时候你一定要特别珍惜。一方面,你的出现会让孩子开心,为孩子壮胆;二是你的出现会促使其他孩子关注到你的孩子,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和谈论你的孩子。如果捉住机会,让孩子精彩展示,那无疑孩子会一下子跃入众人的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