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几天一直想趁着春光大好的时候,计划买点嫩嫩的香椿芽、鲜蚕豆来尝尝春味儿,还没付诸行动,我却看到一条这样的手机报:
是呐,大家都想尝春,但是却要注意一些饮食诱发的急性疾病,像手机报里说的这种“蚕豆病”,就特别需要提防。由于我国蚕豆的分布范围极广,而且大家对蚕豆病的了解不够深入,所以为了避免再发生这类事件,请大家拿出小本本记一下关于蚕豆病的重点吧!
壹.什么是蚕豆病?
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溶血病,是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一种表现类型,根本病因是G-6-PD基因突变。简单来说,就是可能由于进食新鲜蚕豆或者跟蚕豆相关的食品引起发病,还有一种情况是母亲使用蚕豆后给宝宝进行哺乳,从而使宝宝发病。
发病之后,通常出现疲乏、头晕、厌食、恶心、呕吐、低热等反应,1-2天、最短则2小时即可发病;急性症状容易出现浓茶色或者酱油色的尿液,以及肝脾肿大的症状。
一般来说,症状轻微者,大约在一周左右就可以逐渐改善、自愈;重症可能出现重度贫血、休克、急性肾衰竭等。因此,若是误食蚕豆之后,在24-48小时内出现头晕、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黄疸、血尿等反应,需要及时就医。
从发病情况来看,这种疾病和遗传相关,一般无法痊愈,总的来说有以下一些特点:
(1)发病特点:不发病时与常人无异,但食用蚕豆及相关食物则易被引发;同时,不同的人食用蚕豆后的发病期也不一样。比如说,有的人吃几粒就发病了,有的人吃几大碗才发病;有的人年年吃年年患,有的人却不一定每年都患。
(2)人群特点:大部分是有遗传病史;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最常见的是10岁以下的儿童,婴儿也容易出现。
(3)地域特点:蚕豆病其实是全球性疾病,但在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发病率差异较大。以我国来说,多见于长江流域极其以南省份,以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湖南等地多发,而北方地区少见。
(4)季节特点:常见于春季,在蚕豆成熟季节流行。
贰.怎么辨认相似病症?
我们都知道,春夏季节其实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而蚕豆病的初期表现出来的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相对普遍,特别与手足口病、肝炎类似,还需要进行仔细辨认:
从区别表里可以看到,蚕豆病和手足口病及肝炎的发病初期症状相似,都伴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但是可以从发病时间的长短或者进食情况来进行区别。
蚕豆病的发病时间相对更快,24-48小时(最短2小时)就可能出现相关症状,特别要注意尿液的变化,如果是血尿、浓茶色或酱油色更需警惕;也可以回想是否自己进食过和蚕豆相关的食物来进行筛选,是不是蚕豆病发作。
但无论怎样,如果出现这些不良症状的话,及时就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叁.怎么预防和治疗?
尽管蚕豆病属于遗传性疾病,无法彻底治愈,但年龄的增大、发病率会逐渐降低,宝妈也不用过于担忧。而且正常的情况下,蚕豆病患者的红细胞都是正常的,本身不需要治疗。只要做好预防,不接触诱病因子,避免蚕豆病发作还是可以的。
预防方面
(1)产前孕妈做好诊断,产后新生儿进行遗传病筛选。
由于蚕豆病是隐藏在基因序列中的一种遗传性疾病,因此产前甚至怀孕之前,母亲可以进行G-6-PD的类型筛选;当宝宝出生之后,也可以检测新生儿的遗传病;做到早诊断、早预防。
(2)坚决不吃蚕豆及其相关制品的食物。蚕豆及其制品是诱发蚕豆病的主要因素,蚕豆病也得名于此,因此已经知道患有蚕豆病或者家族有患病史的人群,禁食蚕豆以及制品、避免与蚕豆花粉接触是最有效的措施。
(3)除了禁食蚕豆及其制品之外,还要避免使用一切可能导致溶血症的药物,如图所示:
除此之外,维生素类药物中需要慎用维生素K这一系列的维生素;在生活中,也要尽量避免接触樟脑丸等含苯、砷这些容易引起溶血的日常物品。
治疗方面
日常生活中,蚕豆病患者与常人几乎没有差别,不需要进行特别治疗,只需注意禁食蚕豆及相关制品。对于一些不确定是否患有蚕豆病、又是易发人群的,也建议尽量避免食用蚕豆,如:1.不满10岁的孩子
2.家人或者宝宝有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血红蛋白尿、感染性溶血史的
3.母乳喂养的宝妈如果宝宝出现蚕豆病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与蚕豆等诱病因子的接触,并且建议及时送医处理。
输血是抢救和治疗蚕豆病的基础,因为是急性溶血性疾病,输血或者输注红细胞是最有价值的治疗方法。而且,输血过程中要避免家族亲属的供血,或者是近期食用蚕豆的人的供血。
另外,补充充足的水分,口服碳酸氢钠或者补充大剂量的维生素C这些措施也是常见的治疗蚕豆病的有效措施。
需要记住的是,蚕豆病的关键是预防;蚕豆病的治疗遵医嘱。
不要小瞧蚕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