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奶粉产量下降9%,减量竞争拼的就是实干!

作者:王碧
2021-07-23

7月18日,中国奶业协会、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发布《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乳粉产量下降9.43%。另外,近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1年1-5月,全国液态奶产量1151万吨,同比增长21%;干乳制品78万吨,同比增长5%;全国奶粉产量38.58万吨,同比下降9.06%。


1-5月全国奶粉产量同比下降超9%,原因何在?

具体到月来看,2021年1-2月全国奶粉产量16.3万吨,同比增长17.2%,3、4月同比下滑皆大于20%,5月下滑速度大于10%。在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今年1-5月全国奶粉产量下降原因一是婴配粉下降;二是国内成人奶粉的市场总量下降;三是生产的大包粉总量在下降。其中奶粉总量下降主要是生产过量造成的市场积压;婴配粉下降主要是由于出生率下降,奶粉品牌在市场上存在渠道压货,造成乳企对于市场预期判断悲观,从而减产;国内大包粉下降主要原因是国内生鲜乳价格高,生产的大包粉缺乏国际竞争力,所以很多生产大包粉的企业都在亏损,所以减产。但综合来看, 在行业低谷期全国奶粉产量下降实际是符合预期的,也符合当前市场的基本表现和要求。

根据宋亮老师的观点,我们深度来剖析:从《奶粉圈》全国渠道调研情况来看,当下市面上部分婴配粉品牌生产效期都处在2020年6月左右,效期基本过半,其中不乏还有2019年的临期产品,稍好的效期在2020年11月左右,效期也已经过去了1/4,只有飞鹤、伊利金领冠、君乐宝等少数国产奶粉品牌效期过渡到了2021年,市场上过多的“流货”已经严重影响到整个奶粉行业的良性运转。

从大包粉来看,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1-5月我国进口大包粉66.42万吨,同比增长29.4%,增幅较高,进口额为22.09亿美元,折合生鲜乳531.36万吨(干制品按1:8折算)计算,约为0.42美元/kg(2.70元/kg),相比国内不断攀升的生鲜乳价格,国外进口大包粉的确更加便宜,可见稳定的上游供应链始终是乳企要突破的核心。

微信图片_20210723091804.jpg


两极分化加剧,市场淘汰赛加速

其实不仅是今年全国奶粉产量出现下滑,笔者整理资料显示,近几年全国奶粉产量呈现下滑趋势。

与此同时,2020年疫情影响下,进口奶粉量也出现下滑。

微信图片_20210723091807.jpg

其中,奶粉行业格外关注的我国婴配粉进口量,在2020年出现1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而今年1-5月,婴配粉进口量下降幅度更是达到23.3%。

微信图片_20210723091812.jpg

数据变化的背后,无疑是奶粉市场饱和度过高,而新生人口又在持续降低。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近几年婴配粉增速逐年下降至个位数,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由于出生率降低,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零售销量自2019年开始下降,预计2020年-2025年零售销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1%。

微信图片_20210723091814.jpg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其实这也正常,整个宏观经济运行都是往高质量发展走的,换言之,出生率下降同时高质量生育、高质量培养在提升,这样理念之下,未来中国出生率还是会持续放缓,这对于婴配粉行业冲击是巨大的。但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在下滑的同时,头部乳企也在增长,也就是说在整个出生率下滑的大背景下,其实加速了奶粉行业的分化,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定律愈加明显。”

正如朱丹蓬老师所言,在今年1-5月全国奶粉产量前6省份中,仅有黑龙江、内蒙古同比增长,其余包括河北、陕西、江苏、山东四省产量都在下降。从这几年产量变化图来看,黑龙江、河北产量上升幅度较大,陕西微有增幅,内蒙古整体维稳。奶粉产量波动的背后,无疑是飞鹤、君乐宝、伊利、宜品、蒙牛等乳企保持增长。

微信图片_20210723091816.jpg

蓝海谋布局,红海拼差异,伴随红利逐渐消逝,当下的奶粉行业早已陷入“绞肉机式”的内卷,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中小企业面临行业洗牌之危,主流乳企面临持续增长的压力。此时,拼的就是品牌接地气的能力以及全维度的精耕,不仅要深扎上游产业链,更要做好渠道精耕、用户精耕、消费者精耕!


本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数据、荷斯坦、前瞻产业研究院、奶粉智库

来自:奶粉圈
分享
0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