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奶粉”好甜!赶紧换?我们做了个试验…

作者:奶粉智库评测中心
2021-09-07

粉哥导读:选奶粉除了关注品牌、原料、配料和配方等维度,感官评测也是妈妈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口感方面。部分妈妈表示尝宝宝奶粉太甜,担心给宝宝吃不好,但仅靠大人品尝就下结论科学吗?仪器检测结果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选了5款奶粉,通过评测员品尝和糖度计检测,看看差距大不大。


奶粉甜or清淡 妈妈们众说纷纭


奶粉智库作为全媒体平台,目前已覆盖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头条号、百家号、微博、知乎等多个平台,并且每个平台都有不少用户反馈奶粉的口感问题,以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留言为例:



1630981564894973.jpg

(图源:奶粉智库公众号)


从奶粉智库多个平台用户的反馈不难看出,大家对甜度的关注度较高,但是对奶粉甜度的评价差异较大,比如小红书的一个妈妈谈到:皇家美素吃起来很甜,没想到没这么甜,结果另一个妈妈说:没觉得很甜!到底怎么回事?什么样的奶粉算清淡?怎样评判更科学?


口感盲测PK仪器检测 结果是否一致?


为了探究奶粉甜度的奥秘,奶粉智库组织了20名评测员依次品尝5款奶粉,并对甜度结果进行排序,同时用糖度计检测奶粉糖度值,比较二者结果是否一致。


选用的5款奶粉分别标记为奶粉A、奶粉B、奶粉C、奶粉D和奶粉E,使用每一款奶粉罐体上推荐比例和温度进行冲调,统计每个评测员的甜度排序,最甜的一款奶粉记“5分”,以此类推,最清淡的一款奶粉则记“1分”,统计结果如下表:


2.jpg

(图源:奶粉智库公众号)


甜度排序为:奶粉A>奶粉B>奶粉C>奶粉D>奶粉E。不同评测员对奶粉甜度的评测差异较大,说明每个人的口感不一样,味觉阈值不一样,结果更具个性化。


3.jpg

感觉到甜味的浓度对应的男女人数比例直方图1


那专业仪器检测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奶粉智库使用专业糖度计分别检测5款奶粉的糖度,每款奶粉做3次平行试验,检测结果如下:


4.jpg

(图源:奶粉智库公众号)


糖度计测出来的排序为:奶粉B>奶粉D>奶粉A>奶粉C>奶粉E。通过平行试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仪器检测结果较稳定,偏差较小。


比较两种测试结果,不难看出:口感评测与仪器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尝起来甜的奶粉不一定真的甜,大人对宝宝奶粉的品尝结论(甜或者清淡)更多还是作为选奶粉的参考因素,不能作为选奶粉的决定因素。


大人口感不一定准确 学会看成分更关键


既然大人亲测的奶粉甜度不一定准确,那如何选择清淡的奶粉呢?学会看奶粉成分很关键。国家规定婴儿配方食品(1段奶粉)中不得使用果糖,因此只有经过预糊化后的淀粉才可以加入到婴儿配方食品中。而1段奶粉中乳糖含量有明确规定:乳糖含量应该占碳水化合物的90%以上,因此1段婴儿配方奶粉的甜味一般偏淡。


那为什么有些奶粉甜味偏重?家长们可以通过配料表查看该款奶粉是否添加了蔗糖(白砂糖)、玉米糖浆固体等。我们可以先看看添加糖的相对甜度情况。


5.jpg

(图源:奶粉智库公众号)


以蔗糖(白砂糖)的甜度为基准,这几种糖的相对甜度为:果糖>蔗糖(白砂糖)>果葡糖浆>玉米糖浆固体>乳糖>麦芽糊精。由于目前执行的国标没有强制规定2、3段奶粉的碳水化合物来源,部分奶粉品牌会使用果糖、蔗糖(白砂糖)等相对甜度较高的糖替代乳糖,使得一些奶粉味道偏甜。因此,奶粉智库建议家长首选碳水化合物应为乳糖或者乳糖和葡萄糖聚合物。


综上,由于婴幼儿时期是宝宝味觉敏感、偏好形成的重要时期,保持清淡口味可以明显减少宝宝偏食、挑食风险。这也是奶粉智库一直建议家长们尽量选择清淡口感奶粉的原因!


最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家长要正确看待奶粉的甜度,奶粉尝起来甜不一定代表不好,毕竟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了大量乳糖,所以一定不能单纯用自己的口感代替宝宝的口感进行选择,更多还是要关注奶粉成分,注意白蔗糖(白砂糖)、糖浆等敏感成分的添加。


参考文献:

[1]周奇,原通磊.甜度味觉阈值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04):35-39.

来自:奶粉智库
分享
0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