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消化吸收差总想换奶粉?先别急!换错更遭罪!

作者:杏子
2022-04-20

宝宝消化吸收问题常常困扰着家长们,一旦遇到宝宝出现腹泻、便秘、绿便等情况,大家就寻思着换一款奶粉。为此,奶粉表示很委屈,如果可以的话,它或许会告诉你3大真相……


NO.1

别着急,看看奶粉选对没!


作为一罐婴幼儿配方奶粉,我的诞生是为了给无法母乳喂养或者母乳不足的家庭带去希望。为此,科学家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我的配方,我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婴幼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构成,且这些成分都需要符合国标。


我含有很多功能性营养素,包括消化吸收、免疫力提升和脑视力发育等。由于婴幼儿的肠道发育不完善,我常常会添加很多消化吸收相关营养成分。除了大家熟知的OPO、益生元、益生菌、CPP、无水奶油、稀奶油等,还有一部分“小分子”营养也有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主要分为小分子蛋白质和小分子脂肪。


c3b50467984708b2f52b8a9aab0542b9.jpg

(消化吸收相关营养素)


小分子蛋白包括大分子蛋白质经水解成为小分子蛋白和直接添加α-乳清蛋白/α-乳白蛋白等小分子蛋白。其中水解小分子蛋白涉及的奶粉包括特医食品和普通婴配粉两类,特医食品又包括适度水解、深度水解和氨基酸配方3种不同水解程度,普通婴配粉中通常会利用蛋白酶将蛋白质部分水解。


小分子脂肪包括羊乳脂肪和中链脂肪酸(MCT)。其中,羊乳脂肪颗粒比牛乳脂肪球颗粒直径小1/3,中链脂肪酸分子质量小、水溶性高,能减轻宝宝肠道负担,帮助宝宝更好地消化吸收。


因此,在决定换奶粉之前,家长们一定要再了解一下我的配方!如果我添加有包括小分子蛋白质和脂肪在内的多种消化吸收相关营养成分,但宝宝的消化吸收还是有问题,就不能盲目怪我了!


NO.2

别忽视,6大细节要做好!


除了关注我的营养价值,不少家长对冲调及喂养方式不以为意。事实上,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做法,往往影响着宝宝的健康。


  • 在冲调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①冲调顺序、温度、比例:不当冲奶会影响我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影响宝宝的消化吸收。家长们要按照“先水后粉”、罐体推荐的冲调温度及比例进行冲调,每一勺都要刮平,避免过度喂养。


②冲调“水”:我用烧开的自来水冲调即可,不要将我溶解在富含营养物质的骨汤、肉汤、菜汤、米粉中,否则我不仅无法充分溶解,自身的营养体系还会被破坏,更难以消化吸收。


③摇匀手法:摇奶用力过猛会让我产生大量泡泡,这可能导致宝宝喝入大量空气而容易发生胀气、打嗝、吐奶、溢奶等情况。因此,摇奶时要么双手来回轻搓,要么单手握住奶瓶1/3处顺时针轻摇。


  • 在喂养方面,也有不少细节值得重视:


①喂养姿势:喂奶姿势不对可能会造成宝宝吐奶或溢奶,吸奶的角度应保持45°,避免呛奶,喝完奶之后,需要立起让宝宝打嗝。


②奶液剩余:冲调好的我如果有剩余,尽量在2小时内喝完,否则等宝宝下一顿再喝时,我可能已经变质,宝宝喝了容易腹泻或消化不良。


③奶粉储存:我喜欢阴凉、干燥、避光的环境,如果我经常被储存在易受潮的地方,我很容易潮解、结块或变质,可能就无法食用了,否则宝宝容易出现腹泻、呕吐等情况。此外,家长们在冲调结束后,一定要及时盖好盖子,避免灰尘、不明物掉入污染我。


NO.3

别焦虑,找对根源细调理!


除了以上两部分,还要关注宝宝的肠道消化能力如何。如果宝宝吃什么奶粉或者辅食,拉的粑粑总是出现排便量多、奶瓣多、有明显的酸臭味,并且容易积食、胀气、口臭、舌苔白,那很可能是消化吸收不完全、脾胃虚弱,此时应该更加重视宝宝日常的肠胃调理。


从体质来看,如果宝宝体质本来就是长期消化不佳,在奶粉的选择中更倾向于小分子、OPO、益生元、益生菌等消化吸收相关营养外,平时喂养中需要特别注意高蛋白辅食、产气食物(如红薯、山药、大豆)等摄入量,必要时还可适当添加消化酶、益生菌等产品辅助宝宝提升肠道消化能力,还要适当增加活动量来帮助宝宝肠道蠕动。


听完奶粉的“辩护”,家长们再遇到宝宝消化吸收差,别只想着赶紧换奶粉了!盲目换奶粉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伤害宝宝娇嫩的肠胃。奶粉中的营养、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冲调/喂养方式、宝宝本身消化吸收能力的判断都不能忽视哦!



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你对宝宝消化吸收有新的认知~

来自:奶粉智库
分享
6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