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智库网讯,1月25日,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2021年婴幼儿及儿童用品学生文具学生校服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及风险监测情况的通报。
通报显示,2021年度,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抽查了婴幼儿及儿童用品、学生文具和学生校服的59家企业(生产企业17家、经销企业42家)的产品106批次,发现3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2.88%。其中,对学生文具和婴幼儿塑料奶瓶共35批次进行了风险监测,未发现质量风险。
以下为通报详细情况:
(一)学生文具。学生文具共抽查流通领域5家企业、15批次产品。按照GB 21027-2007《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标准规定,重点监测了“可迁移元素的最大限量和笔的上帽安全”2个项目。经检验,未发现质量风险。
(二)婴幼儿奶瓶。婴幼儿用塑料奶瓶共抽查流通领域15家企业、20批次产品。按照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标准规定,重点监测了“总迁移量和铅”2个项目。经检验,未发现质量风险。
(三)儿童牙刷。儿童牙刷共抽查流通领域10家企业、20批次产品。按GB 30002-2013《儿童牙刷》标准规定,重点检验了卫生要求、牙刷头部刷柄安全、毛面长度、毛面宽度、刷头厚度、毛束拉力、毛束强度、耐温性能、单丝弯曲恢复率、磨毛共10个项目。经检验,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四)婴幼儿服装。婴幼儿服装共抽查流通领域10家企业、20批次产品。按照GB 31701-2015(A类)《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FZ/T 73025-2019《婴幼儿针织服饰》等标准规定,重点检验了纤维含量(纤维含量标识)、甲醛含量、pH值、耐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酸汗渍色牢度、耐碱汗渍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燃烧性能、附件抗拉强力、重金属、附件锐利性、其他要求、绳带要求、邻苯二甲酸酯、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共16个项目。发现1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5%,不合格项目为纤维含量标识。
(五)儿童鞋。儿童鞋共抽查流通领域10家企业、10批次产品。按照GB 30585-2014《儿童鞋安全技术规范》、QB/T 4331-2012《儿童旅游鞋》标准规定,重点检验了帮底剥离强度、外底耐磨性能、外底硬度(邵尔A)、物理机械安全性能、皮革和毛皮中的六价铬、甲醛、重金属总量、富马酸二甲酯、橡胶部件中的N-亚硝基胺(婴幼儿鞋)、邻苯二甲酸酯、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共11个项目。经检验,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六)中小学生校服。中小学生校服共抽查生产领域17家企业,共抽查21批次产品。按照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标准规定,重点检验了使用说明、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水色牢度、耐酸汗渍色牢度、耐碱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光色牢度、起球、接缝处纱线滑移、接缝强力、顶破强力、断裂强力等共17个项目。发现2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9.5%,不合格项目为洗后接缝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