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祸从口出,罚款超2000万!产品宣传需警惕!

作者:Snorlax
2022-01-30

随着春节的临近,各大渠道和品牌都开始了最后一轮宣传造势,期望给2022年的市场开一个好头。但奶粉智库一直强调,优质的市场环境需要严格的监管,市场对于行业虚假宣传乱象应当做到零容忍。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因虚假宣传而遭受处罚的渠道、乳企,应缴罚款金额高达2000万元人民币!这个现象对于行业、渠道起到了哪些警示作用?


image.png


2016年,被誉为“史上最强奶粉新政”的配方注册制出台后,我国的婴配粉市场开始在更规范的道路上发展,但还是有一些乳企以及渠道,抱着侥幸心理,意图用不法手段去谋求暂时的利益。今天奶粉智库就为大家盘点2021年虚假宣传的错误案例。当然,随着相关管控政策越来越完善,奶粉智库希望这种现象再也不要发生!


①2.5万罐“特益膳”冒充特医配方奶粉,被重罚1452.57万。


image.png


②“金大洋”饮料被诉冒充奶粉致孩子智力残疾,被索赔156万元。


image.png


③北京斯泰迪克医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斯泰迪克”)因违反广告法被重罚282万元。


image.png


④益生菌可以防治新冠病毒?养乐多关联公司益力多因其虚假宣传被罚45万!


image.png


⑤母婴店因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虚假宣传广告语被罚2万元。


image.png


种种虚假宣传的案例都会阻碍市场往良好的方向进阶发展,甚至相关产品还有可能影响婴幼儿健康发育,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image.png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虚假宣传的各个维度都会受到监管,奶粉智库从3个角度为大家总结了“避雷”清单,并号召更多行业人一起努力,共建和谐公正的市场环境。


从受罚原因来看,虚假宣传涉及到功能性宣传、夸大宣传、欺骗消费者等方面。尤其注意,门店千万不可把固体饮料冒充特医食品进行销售,在货物整理时需要分类放好,并且解释说明清楚。从过往案例来看,这类虚假宣传处罚最重、影响最为恶劣。门店会停业整改,厂商会丧失消费者好感。


从受罚对象来看,无论是生产厂家还是经销商,甚至单体小门店都会受到市场监管。所以说,切忌凭空捏造,宣传的产品卖点不可以是配料表中未显示的成分。每一次新产品的标签、宣传卖点都需要品牌方和渠道达成一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的行业应该从下到上都规范统一,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从受罚的宣传形式来看,除开电视商业广告、微信公众号、淘宝宣传页等普遍熟悉的形式,如果渠道在朋友圈、店铺海报和抖音等地,宣传产品具有治疗功效,或者使用了“最”“第一”等绝对化字眼,那么都会被认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受到处罚。这些细节的地方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这也是为什么奶粉智库一直强调,在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下,决定成败的往往是细节。


以上举例只是所有受罚案例中的九牛一毛,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这样的错误示范,企业应当怎样去防患于未然并走在正确的高度发展道路上呢?


image.png


就像奶粉智库在最开始倡导的那样,希望厂家、渠道都能诚信经营,杜绝虚假宣传这种恶性事件的发生。


对厂家而言,需要注意:


给终端培训时,要规范宣传用语,并且对于宣传细节也需要再三强调,保证终端人员不会在如朋友圈、海报等媒介上进行夸大宣传。避免出现“我培训我的,你宣传你的”信息不对等情况。严格要求渠道配合,进行合规动销。精耕渠道永远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厂商给予渠道最合适和最规范的帮助。


在做广告宣传时,实事求是,凸显自己的研发硬实力、产品硬实力等大众真正需要和喜欢的维度。好的广告宣传是基于好的品牌形象以及口碑,这也要求厂商要持续“练好内功”,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在产品包装以及印刷时,要严格遵守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条款法规。标识内容应当真实准确、清晰易辨,不得含有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的文字、 图形或者绝对化的内容;固体饮料需要在展示版面标示“本产品不能代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品等特殊食品”,作为警示信息。


对终端渠道而言,应注意:


守住销售底限,不要为了卖奶粉而夸大宣传。随着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法规细节的完善,一旦发现母婴店涉嫌虚假宣传,轻则罚款、重则关门歇业。


研究产品卖点,提炼销售话术,体现母婴店导购的重要性、增强店铺店员和区域内消费者的黏性,为以后社群运营、消费者教育打好基础。


贴近消费者,复盘成功销售的案例,总结出门店自己的一套消费者画像。让自己的店铺更符合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情景需求,如精美陈列打造、私域流量运营等。


在面对市场的种种不确定性时,企业最好的方法就是借机沉淀产品以及品牌。熟悉市场监管政策,做到不违规是基本;用心运营品牌,提高产品品质作为追求。虚假宣传只会落得一个“满盘皆输”的下场,不仅有损消费者利益,还有伤品牌公信力。以上案例都是为了告诫行业各界人士切忌为逐小利而失掉整个市场。市场需要行业怀揣共同的愿景来一起维护,一起建设,一起推动!

来自:奶粉智库
分享
0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