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过年了,过年期间宝宝一般都吃得好,但运动少。这就非常容易引起“积食”!不过宝妈们如何判断积食、积食了又该如何解决、如何预防积食呢?下面来看!
对于婴幼儿来说,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无法匹配宝宝吃下去的食物。比如春节吃得太饱、吃饱就睡,或者宝宝满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后,过早给宝宝吃大人饭,或者总吃白米、面条等过于精细的食物。
如果有上述原因,并且出现以下这些症状,就要警惕宝宝积食了!
①放臭屁+食欲不佳:如果宝宝不断放臭屁,既可能是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的酸臭,也可能是摄入过多蛋白质的臭鸡蛋味。并且由于消化不良,宝宝可能到了饭点也没胃口(不爱喝奶、也不想吃饭)。
②肚子胀痛+烦躁哭闹:如果宝宝积食了,肚子就容易胀鼓鼓的,轻轻按上去还会有些发硬,甚至又胀又痛。此外,宝宝在情绪上可能会表现出烦躁、甚至哭闹不安,比如睡觉时不停地翻身,睡着后开始磨牙。
③舌苔白+口臭:如果宝宝吃得太多、太杂、太油腻,就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从而引起舌苔变厚、变白(积食越重,舌苔越厚),有时还会伴有口臭。但这种因消化不良而引起的短暂性口臭,不同于龋齿、扁桃体炎、支气管扩张等病理性口臭。
④反酸+呕吐:有的宝宝积食后还会出现反酸、呕吐等症状,但这些症状也可能是胃肠道疾病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
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长期的积食还容易引起宝宝恶心、脸色发黄、精神萎靡、手脚发热等症状,另一方面以上组合症状仅供参考,还可能以单独或交叉组合的形式出现,因此家长要注意综合判断。
如果宝宝已经积食了,家长也不用盲目恐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宝宝缓解不适症状:
可以适当饿一饿。这里宝妈一定要注意:过年期间,能吃的东西很多,爷爷给个糖,奶奶给馍,宝宝肚子胀鼓鼓,没法消食。因此,宝妈一定要学会让宝宝拒绝,并告诉身边的亲戚朋友不要乱喂食物。
饿过以后再尝试给宝宝吃一点稀米汤之类的食物,待恢复正常进食后,进食量也要注意循序渐进。
给宝宝多喝点水,喝水能润滑肠道,有助于宝宝排泄,从而缓解积食症状。
可以给宝宝做些运动,帮助其消化。比如白天要多陪宝宝玩一玩,晚上给宝宝喂奶之后不要让其立刻入睡,可以让宝宝多运动会儿。不过要注意:过年期间人员聚集性较高,最好不要带宝宝去人太多的地方运动!
帮宝宝按摩背部以及腹部。让宝宝以一个舒适的姿势趴着,妈妈可以用手指顺着宝宝的脊柱两侧轻轻按摩,按照从上到下再到上的顺序循环捏,每天重复三次到五次;也可以用手掌根部在宝宝的肚脐周围顺时针慢慢按摩,也能缓解宝宝积食的症状。
可以吃点益生菌,但症状严重的话(比如上述方法没用,还开始发低烧),务必及时就医。
如果宝宝没有积食,但平时容易消化不良,宝爸宝妈想要预防宝宝积食,可以做以下几点的预防:
仍要保证宝宝每天的营养摄入,不能贸然降低奶量,更不建议轻易换奶粉。春节期间宝宝容易吃太杂,积食跟奶粉没有多少关系。
辅食方面,除了注意饮水量、果蔬的摄入量,肉类和辅食要结合起来,不能给宝宝吃太多大鱼大肉。
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并且晚上不要吃完就睡。
多买点益生菌备着,大鱼大肉之后,可以给宝宝冲点益生菌,避免积食。
总之,积食作为一种常见的育儿问题,家长们一定要会识别、会处理、会预防,不要人云亦云、盲从盲信。此外,不少疾病和积食症状有一定交叉,家长们要注意综合判断,以免耽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