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儿的世界里,黄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而母乳性黄疸更是让不少新手爸妈感到困惑和担忧。那么,母乳性黄疸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又有哪些方法可以避免呢?
一、母乳性黄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避免?
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是与母乳喂养有关的一种特发性黄疸。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母乳中胆红素含量高:母乳中的胆红素含量相对较高,当新生儿摄入的胆红素超过其肝脏的代谢能力时,就会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从而形成黄疸。不过,随着新生儿肝脏功能的逐渐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也会提高,黄疸症状通常会逐渐缓解。
2.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能力相对较低,这容易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进而引发黄疸。
3.肠道菌群未建立: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在出生后逐渐建立,而在建立初期,菌群可能无法有效地将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排出体外,从而增加了胆红素在肠道内的重吸收,加重黄疸症状。
4.母乳喂养不足:母乳喂养不足会导致新生儿摄入的胆红素相对较多,同时,饥饿状态下的新生儿肠道蠕动减慢,不利于胆红素排出。
5.药物影响:部分药物可能会影响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如抗生素等。在新生儿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胆红素代谢的药物。
了解了母乳性黄疸的原因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尽量避免其发生:
1.合理喂养:确保母乳喂养充足且规律,避免饥饿和过度喂养。按需哺乳,观察宝宝的体重增长情况,适时调整喂养频率和量。
2.促进肠道功能发育:通过新生儿早期定时排泄,可以促进肠道功能发育和胆红素代谢。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表帮助新生儿排便,以减少胆红素积累。
3.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给予益生菌等药物,帮助新生儿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促进胆红素代谢。
4.注意药物使用:在新生儿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胆红素代谢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应咨询医生并密切监测宝宝的黄疸情况。
二、母乳性黄疸对宝宝有何影响?如何应对?
母乳性黄疸虽然主要由母乳喂养引起,但通常不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然而,如果黄疸症状持续不退或加重,可能会对宝宝造成一定影响,如影响宝宝的食欲和睡眠等。
应对母乳性黄疸,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如黄疸症状较轻,可继续母乳喂养,并适当调整喂养方式。若黄疸症状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同时,家长可通过增加宝宝晒太阳的时间等方式,帮助宝宝消退黄疸。
总之,了解母乳性黄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在育儿过程中,家长们应保持耐心和细心,用心呵护宝宝的每一步成长。
奶粉智库是一家专注于为用户解决[比奶粉、查品牌、看评测]问题的奶粉数智化服务平台,我们的使命是为1亿宝妈及从业者解读每一款奶粉,向用户科普奶粉知识,解决奶粉疑问,增加产品透明度,目前平台已收录奶粉超5000款,日对比量超10万人次。比奶粉,上奶粉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