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冲奶误区引起宝宝积食、不长肉、拉肚子?我们做了个实验….

作者:母婴评测中心
2024-12-10

粉哥导读:


冲奶这件小事,看似简单,实则有不少人容易陷入误区!尤其是老人带孩子,更容易在冲奶时使用错误的冲调方式,比如先粉后水、不刮平勺(满勺)、剧烈摇晃奶瓶……若是长期错误冲奶却不自知,还有可能会促使宝宝便秘、拉肚子、不长肉、呕吐,甚至是肠坏死!今天,粉哥就以6大常见错误冲奶手法做了个对比实验,来看看错误冲奶究竟会带来哪些影响?冲奶千万注意别“踩坑”~


△实验样品(随机挑选1款3段幼儿配方奶粉)

△实验工具(量杯、奶瓶、温度计、糖度计、搅拌棒等)


实验说明:

本次实验由奶粉智库母婴评测中心进行,主要通过分别使用正确和错误的冲调方式冲调同一款奶粉,查看两种冲调方式下奶液高度、浓度的变化,以此探究不同冲调方式冲出来的奶粉究竟有什么不同?进而推断错误冲调方式冲出来的奶液会对宝宝造成怎样的危害?需要注意的是,实验仅对本次样品负责,供大家参考。


在实验正式开始前,粉哥先查看了本次所选样品的冲调水温及冲调比例,并按照正确冲调步骤进行冲奶,即先倒入210ml、55°C的水,再放7平勺奶粉在奶瓶里,并记录其奶液高度、奶液浓度,方便与后续错误冲调下的奶液情况作对比。


错误冲调1:先粉后水


第一种常见的错误冲调方式,是将放水和放粉的顺序搞错。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正确冲调中的“先水后粉”,换成了“先粉后水”的冲调顺序。具体操作时,按照罐体建议冲调温度准备好温水,先放7平勺奶粉,再加入温水至奶瓶210ml刻度处,然后采取正确助溶手法进行助溶。


奶液高度:


(左图为先水后粉奶液高度;右图为先粉后水冲调奶液高度)


从上图可以看出,采用错误手法“先粉后水”冲调出来的奶液高度,相比于正确冲奶“先水后粉”的奶液高度低了20ml


奶液浓度:


(正确/错误奶液浓度测试结果)


由上述奶液浓度测试结果可见,采用错误手法“先粉后水”冲调出来的奶液浓度,相比于正确冲奶“先水后粉”的奶液浓度高了1.0Brix%。


实验结果总结:


总的来看,采用错误冲调手法“先粉后水”冲调出来的奶液高度更低、奶液浓度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在“先粉后水”的顺序中,先加入的奶粉提前占据了奶瓶容量,再将水量加至210ml,就会造成实际加入水量少于建议加入的水量,奶液高度自然会更低,浓度会变高。


而肠胃虚弱的宝宝长期食用浓度过高的奶粉,容易因为无法吸收而导致便秘、拉肚子、不长肉等;正常肠胃的宝宝则可能会营养摄入过量,导致腹泻、呕吐等。


错误冲调2:不刮平勺(满勺)


第二个错误冲调方式,即不刮平勺。有的家长会有这样的错误认知:奶粉加得越多就越有营养,宝宝长得会更好,但这种观点其实是非常错误的!为此,我们特地采用了“不刮平勺(满勺)”的方式舀7勺奶粉,再加入210ml的温水,看看其与正确冲调的奶液区别。


刮平勺/不刮平勺(满勺)展示:


(左图为刮平勺;右图为不刮平勺(满勺))


奶液高度:


(左图为刮平勺奶液高度;右图为不刮平勺(满勺)奶液高度)


从上图可以看出,采用错误手法“不刮平勺(满勺)”冲调出来的奶液高度,相比于正确冲奶“刮平勺”的奶液高度高了10ml。


奶液浓度:


(刮平勺/不刮平勺(满勺)冲调奶液浓度测试结果)


由上述奶液浓度测试结果可见,采用错误手法“不刮平勺(满勺)”冲调出来的奶液浓度,相比于正确冲奶“刮平勺”的奶液浓度高了4.7Brix%。


实验结果总结:总的来看,采用错误手法“不刮平勺(满勺)”冲调出来的奶液高度更高、沉淀更多、奶液浓度更高。这主要是因为,满勺会导致实际加入的奶粉量高于建议奶粉量,但水量却没变,自然会导致奶液高度更高、浓度更高。


但不论是肠胃虚弱还是肠胃正常的宝宝,长期食入过浓的奶粉,都可能对肾脏会造成较大负担,造成消化不良、食欲下降、上火便秘等。此外,不刮平勺除了满勺还有半勺等情况,如果是半勺的状态下冲奶,会导致宝宝营养素摄入不足,从而导致贫血、不长肉等。


刮平勺/不刮平勺(半勺)展示:


(左图为刮平勺;右图为不刮平勺(半勺))


粉哥也在此提醒大家,如今的奶粉基本都是有刮平板设计的,一般在奶粉罐口的内壁、罐口刮平条处,每次冲奶在刮平板上刮一刮,才能给宝宝科学的营养。


错误冲调3:凭感觉加水量


第3种错误冲调方式,就是不按罐体建议来加水,而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倒水冲奶,这种是非常错误的冲调方式。



冲调比例都是品牌方经过科学计算得出的,如果水加少了,奶液就会过于浓稠,从而影响宝宝消化;如果水加多了,奶液就会变得更淡,会影响宝宝的营养摄入。从上面2个错误冲调也可以看出,水量和奶粉量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奶粉浓度的变化,因此,最好不要随意更改水和奶粉的比例,严格按照奶粉罐上的建议冲调水量冲调。


错误冲调4:温度过高/过低冲调


第4种错误冲调方式,就是不使用罐体建议温度冲奶粉。大家需要知道的是,如果冲调水温太高,会使奶粉中很多营养素失活、蛋白质变性,从而影响宝宝消化和营养摄入,现在还是有部分家长最开始会用开水冲调奶粉。而冲调水温过低,奶粉通常不能很好溶解,给宝宝喝了也可能出现肠胃问题或营养摄入不足。因此,大家在冲调奶粉前一定要仔细查看罐体建议温度及冲调比例。


错误冲调5:错误助溶(大力摇晃奶瓶)


第5种错误冲调方式,是不少新手家长容易出现的,即为了奶粉能够充分溶解,在助溶时剧烈摇晃奶瓶。奶粉智库母婴评测中心对此进行了实验对比,冲调方式中的其他环节不变,唯一不同的是,“正确冲调”选择在助溶时选择顺时针轻摇奶瓶15s,“错误冲调”则是上下大力摇晃奶瓶15s。


错误助溶:


(错误助溶过程图)


奶液高度:


(左图为正确助溶奶液高度;右图为错误助溶奶液高度)


从上图可以看出,相比于正确助溶后的奶液,错误助溶的奶液气泡高度高了10ml,其气泡表现更加严重。而奶液有更多气泡,就说明存在大量气体,这种奶液若是直接给宝宝食用了,很容易让其吸入大量的空气,从而出现胀气、打嗝、吐奶、呛奶等情况。


错误冲调6:错误试温方法


喝前用手腕内侧试奶温很重要,一定不能省。要是太凉太烫,一是容易刺激到宝宝,二是与母乳的温度相差太大,会影响宝宝对奶粉的接受度。正确的试温方法是将奶液滴在手腕上,通过体温来感受奶液温度是否会过热或过凉。


正确试温方式:


(图为正确试温方法)


一般常见的错误试温方法有两种,分别为:①直接用奶瓶的奶嘴喝一口;②打开奶瓶盖子,用瓶口喝一口。


错误试温方式:


(图为两种错误试温方法)


试温度对宝宝喝奶确实很重要,但错误试温却会给宝宝带来不小的健康隐患。因为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上述两种错误试温方法,都可能直接跟宝宝产生唾液交换,但成人口腔内的细菌是非常多的,即便成人本身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但这种唾液交换很可能给宝宝带来流感、肠道病毒、疱疹等风险,对宝宝健康有一定威胁。


正确冲奶方式步骤全解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对常见的6大错误冲奶方式,都已经有一定了解了吧。冲奶不是小事,冲得科学才能让宝宝营养摄入科学,从而更健康的成长。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正确的冲调方式究竟是怎样的~


正确冲调过程:


(图为正确冲调方式过程图)


具体冲调方式如下:


①冲调奶粉前,需用清水或肥皂等洗净双手,并准备好工具。


②将自来水或宝宝专用水煮沸后,冷却至奶粉罐体建议冲调温度;或使用恒温水壶中的恒定水温冲奶。


③待水温合适后,按照罐体冲调说明在奶瓶内倒入定量的水,再加入对应奶粉量。在舀奶粉时记得刮平勺哦!


④加完奶粉合上奶瓶盖后,左右来回搓动或水平旋转晃动瓶身来溶解奶粉,不要上下或左右剧烈摇晃奶瓶。此外,也可以借助工具,如搅拌棒、干净的勺子和筷子等助溶。


⑤充分助溶后还需要试试奶液温度是否过烫或过冷。有经验的家长们可以在手腕内部进行测试,滴一滴奶液在手腕内部,感觉不烫的话就可以给宝宝喝了。对于没有经验的新手爸妈,则可以使用干净的温度计测量温度。


⑥最后,在给宝宝喝奶前还要记得按一按奶嘴上的排气孔,把瓶子里的空气排出去,避免宝宝吸入空气,引发胀气。


一般情况下,只要在冲奶时严格遵循以上步骤,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错误冲调带来的危害。如果家里老人也经常给宝宝冲奶粉的话,建议大家把本篇文章转给他们看哦~希望大家都能够掌握正确冲调奶粉的方法,助力宝宝健康成长。


好啦,今天的实验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大家还想看其它实验内容,也可以留言告诉我们哦~比奶粉,上奶粉智库!

来自:奶粉智库
分享
1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