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长得高,你必须认清这些误区

作者:于紫月
2019-09-26

“我亲戚家的儿子上幼儿园时个子矮,家长认为孩子可能属于‘晚长’,就一直没在意,但最终这个男孩的身高定格在162厘米。”近日,在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主办的儿童身高规范化管理论坛上,一位医师分享的经历为现场的每一位家长敲响了警钟。

孩子的身高是经常让家长困扰的难题。有些孩子年龄大了还没开始“蹿个儿”,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是“晚长”,对此毫不在意;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矮是营养没跟上,盲目给孩子补充营养品。殊不知,被动等待或过度的补充营养都是不科学的。

评价儿童身高水平 不能光看年龄

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是怎样的?

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副主任医师李豫川介绍,0—2岁是婴幼儿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3岁以后,孩子通常以5—7厘米/年的增长速度长高,直至青春期前。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通常在8岁以后,平均年龄9—10岁。男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通常在9岁之后,平均年龄11—12岁。整个青春期发育过程约需1.5—6年,平均4年,这一时期孩子身高的增长速度是青春期前期的2倍。

那么,为什么会有“早长”“晚长”的说法?事实上,评价一个孩子身高的水平,光看年龄是不准的,要看骨龄。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身高管理专家原春青在论坛上表示,每个孩子身高停止生长的年龄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能长到十七八岁,有的孩子15岁就不长了。但是所有孩子身高停止生长的骨龄相同。一般情况下,男孩子长到骨龄16岁,女孩子长到骨龄14岁,身高基本就停止生长了。

骨龄和年龄有没有内在联系?原春青指出,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1岁之间,若骨龄比生活年龄大1岁以上,为“早长”,反之为“晚长”。如果孩子明显比同龄人矮,或者比同龄人高出很多,家长应在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状态的同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拍摄骨龄片,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遗传、妈妈孕期状况、后天营养、疾病、激素、生活环境等。只有搞清楚孩子长得矮具体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才能‘对症下药’。” 李豫川说。

要想孩子长得高 不能盲目补充营养

“孩子多吃肉、多吃饭,自然长得高。”记者身边就有很多家长这样想。

事实上,保证充足、均衡的营养固然十分重要,但是营养过剩,导致肥胖或超重则可能影响身高。原春青指出,较多的脂肪组织容易导致雌激素分泌增多,体内较高浓度的雌激素会直接加速骨龄的生长,促使成长板闭合,影响身高。“大量临床数据表明,胖孩子易出现骨龄提前,即骨龄一般大于年龄,其身高增长的空间就会受限。”原春青说。

究竟如何才能让孩子科学长高?

通常,人的身高70%—80%取决于遗传因素,同一种族、家族,其青春期发育的早晚具有相似性。母亲孕期的营养、情绪、子宫及胎盘情况、是否有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先天身高;孩子成长过程中,生长激素、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某些慢性疾病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和体重。

先天因素虽然无法改变,但家长们可以引导孩子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尽最大可能发挥孩子长高的潜能,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善身高。

原春青建议,家长要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营养,少摄入垃圾食品和含糖量高的食品、饮料等;多引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弹跳类的纵向运动;保证充足睡眠;让孩子保持舒畅的心情,家长在孩子面前忌焦躁、易怒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不仅有助于孩子长高,更会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陶冶品性情操,让孩子受益一生。”原春青说。


来自:科技日报
分享
0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