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日益增大,各种病毒似乎也趁机活跃起来,加快了传播的步伐。值得注意的是,秋冬季(9-11月)还是手足口病流行的一个小高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以及有效的预防要点,为我们的健康筑起坚实的防线。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科常见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和心肺系统并发症。该病多感染<5岁的儿童,全年均可发病,且此类病毒生存能力强,在人体外也可以生存3-5天,所以一旦有感染者,特别是在幼儿园、学校等儿童密集场所,非常容易造成流行。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粪口途径: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皮肤(水疱液)、玩具、餐具、水源、食物以及物品表面等引起感染。
2.呼吸途径: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患儿咳嗽、打喷嚏。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避免接触患儿
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和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
2.保持手卫生
建议宝宝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家长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
3.减少聚集
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环境通风
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5.接种疫苗
接种EV-A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建议在1岁前完成全程接种,越早接种越好。
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通过简单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的疾病。随着高发期的到来,家长们要提高警惕,积极采取卫生防护措施,帮助孩子远离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