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鲍秀兰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系主任 汤永隆
编者的话:“为什么孩子从爱哭爱笑变得安静?什么时候开始爱美了?怎么学会骗人了?”……作为父母,不难发觉孩子在成长中的诸多细微变化,伴随而来的育儿困惑越来越多。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科学地塑造性格、提升智力、养成习惯至关重要。本期,《生命时报》特邀相关专家,为您揭开孩子四个成长期的培养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0~3岁:大脑发育黄金期
这个阶段是孩子智力发育的关键期。0~1岁时,孩子脑发育较快,脑重可达100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到1岁半时,心理活动也有了相应发展,如简单的语言发展、认知能力发展,从只会哭发展为会简单地交流。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鲍秀兰表示,孩子前6个月,时不时地会无缘由的哭闹,这时家长应尽量满足孩子,及时的抱抱、抚摸他,建立孩子的安全感。6个月后,家长要尽量以商量的语气让孩子学会多等待一会儿,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另外,多让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玩色彩或变化多样的玩具和游戏,刺激其感官及认知发育。
2岁孩子有自己的“小主意”了,对不想做的事反抗,也会变得容易发脾气,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家长这时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陷入坏情绪时,转移其注意力,让孩子吃饭、睡觉、玩玩具等。但要注意不要轻易让孩子讨价还价,尤其重大事情上不能太迁就孩子。
3岁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更多认识,能够与别人互动、体会到别人的情感。他们可能有了喜欢在一起玩的小伙伴,或者根据家长脸色的变化,认识到自己可能做错了什么。同时,肢体动作的控制也已经相当成熟,步伐稳定、急转弯也不费劲,语言能力也发展得更好。这时可以对他讲道理、立规矩,也可以培养他动手的能力,如自己吃饭、穿衣服、给他布置任务等。
3~6岁:性格发展关键期
3~6岁的孩子会毫不隐藏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变化,而且擅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如大哭大笑、手舞足蹈、瞪眼跺脚,有高兴的事会向亲近的人诉说。
4岁孩子喜欢刺激、冒险、探索新鲜事物。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系主任汤永隆建议家长,这时可带孩子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接触新朋友,依据孩子兴趣和年龄特点准备书籍,比如睡前讲一些有情节的故事给孩子听。也可根据孩子出现的某种能力发展倾向,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理性选择兴趣班。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也开始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当孩子说脏话、随便扔东西或打人时,要制止并表示这样是不对的。
5岁孩子更为活泼,大致能确立日常生活习惯,比如傍晚5点看电视,6点要吃饭,睡前主动洗漱、穿脱衣服、单独上床睡觉等。他们情感变得更为丰富,会主动关心人,会遵守以往定下来的规则、限制,有更强的自我约束能力,情绪也变得平稳,可以判断哪些事情该不该做。在处理问题上,有了自己的想法,会经常问“为什么?”这时,家长不妨让孩子自己多做一些行为上的尝试。
6岁孩子思维和想象力发展很快,能重述故事内容,记住生字,意识到男女有别。情绪有时捉摸不定,会和家长顶嘴,希望事事都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以自我为中心。这时,要注意孩子的个性教育,其形成的性格倾向,对今后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
6~12岁:学习习惯养成期
6~12岁的6年中,孩子从懵懂的小孩逐渐蜕变成能独立思考的青少年,实现智力认知能力的大跨越。
五六岁的孩子总的来说比较听话,家长说什么可以玩,他们就去玩,什么可以做,他们才去做。面对七八岁的孩子,很多家长会有一个感受,就是原来很懂礼貌的孩子,突然出现了数不胜数的毛病。例如,爱胡搅蛮缠、知错不改、只爱听表扬、爱狡辩、找借口等。很多个人行为习惯也会改变,如爱睡懒觉、不叠被子、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对于孩子的叛逆行为,很多家长会采取硬碰硬的方式,对孩子轻则训斥、重则打骂,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会让孩子的叛逆心理变得更加强烈。所以,家长一定要认清孩子叛逆行为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正确引导。此外,上学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他们虽对小学生活感到新鲜,但适应性差。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听讲,但不持久。此阶段是建立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家长要尽量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学习习惯、学习兴趣,通过鼓励等方法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9~12岁的孩子处于从小学向高年级的过渡期。随着学习内容增多加深,家长需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发现并解决问题,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12~18岁:身心发育成熟期
12岁后,孩子在身心发展方面有了大跨越,身高和体形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二性特征出现,性意识萌发。
12~15岁的孩子看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热爱与人交往的同时,动手能力逐步增强。由于自我意识发展,会开始出现对自我过度关注以及排斥他人意见,对父母不信任等问题;同时,做事缺乏理性,容易出现言语羞辱,跟风欺负他人等行为;15~18岁的孩子自控力往往不够,易受到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等不良网络文化影响,盲目模仿抽烟、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由于学业压力大,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浮躁、无助等负面情绪。
面对孩子种种变化,家长如果采取强硬态度和做法,只会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张。所以,与这个阶段的孩子相处时,要尊重孩子独处的情感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宽容和个人空间,如进孩子房间前敲门,经允许后进入。尽量以聊天、提建议的沟通方式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中,培养共同话题;家长要言传身教,采用理性平和的方式解决冲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了解负面网络文化的危害,与孩子协商上网规则并相互监督,增强孩子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面对学习上的压力,家长要适当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对未来做出规划,要让他们知道并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切勿给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分外爱美,对身材要求高,心理上也开始了性探索,容易对爱与性混淆不清。两位专家建议,家长应及时引导孩子正确面对,不要过于节食来控制体重,以免造成营养不良。同时,有必要让孩子储备青春期性知识,不回避跟孩子谈性,做到“不围堵、多疏通”。(记者 高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