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1:胸小=没奶?
总有人喜欢“以貌取人”,比如用胸的大小来衡量奶水的多少。然而真相是胸大不大,只能说明其皮下的脂肪多不多,和泌乳量一点关系都没有!
每位健康的产妇都能顺利地喂哺她的宝宝的,只要宝宝正确地含接上乳房,有效地吸吮乳头和大部分乳晕组织,该区域皮下丰富的神经末梢,一旦接收到宝宝给出的信号,宝妈就会分泌一系列“爱”的荷尔蒙,乳房就能顺利的泌乳。
在最初几周,婴儿吮吸和刺激乳头的时间越长,产生的催乳素越多,分泌的乳汁就越多,此时就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一旦建立反馈,催乳素就和乳汁的产生没有太大关系了。
因此,一位健康的产妇若是没有足够的奶,很可能只是因为没有得到足够、有效的产奶信号,与胸大胸小没有关系。只要腺体发育正常,胸小一样能奶四海!
疑惑2:妈妈生病了不能给宝宝喂奶?
目前学界的研究表明,仅有某些急性烈性传染病、严重消耗性疾病、接受某些特殊药物治疗的宝妈不适合喂奶,如患活动性肺结核、艾滋病、肿瘤化疗期等不适合哺乳,其他的疾病在有效的防护措施下,都是可以喂奶,包括在我国有比较大基数的乙肝感染的妈妈,也是可以愉快地喂养她的宝宝的。
宝妈生病了,该用药的时候还是得用。只要服用的药物安全性高,是可以继续哺乳的,但在就诊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医生,你处于哺乳期。
疑惑3:猪蹄汤、花生排骨汤、米酒可以下奶?
这些汤汤水水除了让你变胖,对产奶没有半点帮助。
尤其是米酒,会进入到母乳中,对宝宝的睡眠、大动作发育等产生不利影响。
实际上,所谓的“下奶”是每一个妈妈都具备的泌乳反射,宝宝的吮吸会发送给大脑信号,大脑就会支配乳腺开始分泌乳汁。
疑惑4:奶水清=没营养?
奶水确实有稀有稠。
每次哺乳时,前几分钟的奶是“前奶”,含有更多的乳糖和乳清蛋白,所以颜色清淡一些;后面的奶是“后奶”,脂肪含量更多,更浓稠。
对宝宝来说,喝前奶能快速供能,缓解饥饿,并提供生长必需的最优蛋白,如果宝宝身体需要还未能得到满足,继续吸吮的话,妈妈乳汁中就会分泌更多的脂肪,进一步供应能量并提高饱腹感,所以千万不要看到前奶清,挤出来丢弃哦。
虽然母乳有时稀,有时浓,但每个妈妈的母乳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乳糖等是相对稳定的。研究表明,非洲贫困地区处于饥荒中的哺乳妈妈,和营养正常的哺乳妈妈相比,乳汁中的营养成分并没有明显差别。(而提倡母乳妈妈膳食平衡是因为要助力长期母乳喂养!)
若下次再有人质疑你的奶“没别人的奶好”时,请用非洲妈妈的故事反驳ta!
请相信,虽然我们是新手妈妈,很多育儿知识刚刚从零起步,但对孩子倾注的爱,没人能比我们更多!
疑惑5:6个月后母乳就没有营养了?
母乳一直是宝宝最好的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半岁内最好坚持纯母乳喂养,鼓励妈妈们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哺乳至少1年或1年以上。因为婴儿吃母乳的时间越长,妈妈和宝宝获得的益处就越多。
疑惑6:宝宝总是哭就等于饿吗?
宝宝哭可能有很多原因,冷了、尿了、闹觉了,胀气了、打嗝了,烦躁了,或者只是想单纯地释放过盛的精力——婴儿哭不一定是饿,饿了也不一定会哭。
婴儿饿了最初的讯号,是伸舌头、舔嘴唇、或不停开关自己的嘴巴。在饿的最初期,婴儿的身体通常不会有太大的动作,所以这样微小的脸部讯息通常会被忽略,有些婴儿可能又睡回去,造成婴儿很乖、一直睡不爱吃的错觉,或下次醒来就是突然地嚎啕大哭。
刚出生的宝宝一般不用规定喂奶次数,当宝宝饿了或妈妈感到乳房胀时,就可按需哺乳。
出生一周内,一般每1—3小时就要喂一次,如果晚上宝宝睡眠时间较长,或妈妈奶胀时,可用一块海绵或毛巾蘸上凉水轻擦宝宝的额头,把他唤醒喂奶。
疑惑7:攒一攒,奶会更多?
很多人错误地把母乳供应理解为,乳房像容器一样,在完全清空以后需要重新充满,然后再喂宝宝吃奶,然而这与真正的泌乳原理大相径庭。
乳汁是可以一直产生的,因此乳房不会完全排空。研究显示婴儿吃到的奶量不足以把在妈妈所产的奶全部都吃光,他吃到的奶量是根据他的胃口而变化的。
每顿宝宝从乳房中吃到的乳汁量是不同的,但是平均占到妈妈所产奶量的75-80%;如果错误地认为乳房需要时间去“乳汁回填”,等一定的时间以后再去喂宝宝,就会造成反效果。
延迟给宝宝喂奶将会降低乳汁的产量。当乳汁在乳房内积攒的时候,乳汁的产量会变慢,所以觉得乳房不胀,要攒一攒,等到乳房胀了,再去喂宝宝,那样做,就会慢慢把自己的奶量降低下来。
在月子里,母乳喂养才刚刚在建立起来,妈妈和宝宝都是新手,在互相磨合的过程中。乳房有时准备的奶量会特别超出宝宝的需求,而当宝宝的需求和妈妈的供应关系达到平衡以后以后,乳房是会按照宝宝的需求来产奶的,因此渐渐地乳房就不会总是像刚开始一样容易胀奶了。
供需平衡 是一件好事情,宝宝得到满足,妈妈也不会觉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