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GMT之后,2019年11月在港上市的中国本土奶粉企业中国飞鹤(06186.HK)再遭机构机构做空。
7月8日,沽空机构Blue Orca Capital发布了中国飞鹤的做空报告。这份长达64页的报告认为飞鹤高估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收入,低估了数十亿美元的运营成本,例如广告和人工费用,将员工人数少报了10倍之多,严重夸大了其自身的盈利能力。
报告公布后,中国飞鹤的股价盘中一度下跌8%,但随后缓慢回升。
午间飞鹤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坚决否认相关报告中包含的指控,认为它们不准确并具有误导性质。同时,飞鹤还在公告中公布了公司半年业绩预报,称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的六个月,其收入将有40%以上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高端婴儿奶粉的销量带动。
这则回应令资本市场信心提振。截至7月8日收盘,飞鹤股价达到历史最高的17.08港元,收盘涨幅7.21%。
中国飞鹤7月8日股价走势
对付做空机构,飞鹤不是第一次。2019年11月,做空机构GMT Research曾在飞鹤上市10天后就发布过一份做空报告,质疑飞鹤高营收和盈利,但多年未支付股息,存在欺诈风险,并建议投资者避开该股。随后,中国飞鹤回应称这一说法毫无依据,并指其抹黑中国乳业。飞鹤股价也并未因被做空出现大幅波动。
乳业专家宋亮对界面新闻分析称,做空机构更关注那些近几年业绩及利润高增长的新兴企业,他们主观认为这些企业在财务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或漏洞,所以不论真假都尝试做空一下。
实际上,近年来飞鹤业绩持续高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线上大力塑造品牌形象,线下专业、高效地推以及产品配方不断升级。此外,飞鹤高速增长的几年正好赶上了三四线市场奶粉品牌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宋亮看来,过去几年中国三、四线奶粉市场的特点是市、县、乡庞大而分散,各地区消费偏好不一,品牌认知薄弱,同时渠道专业地推不足,而本土头部企业在此期间不断推动三四线奶粉市场渠道的升级改造,使集中度提升,飞鹤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今年3月飞鹤披露的2019年业绩报告,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7.2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2.0%,公司净利润39.35亿元,同比增长75.5%。这当中,超高端“星飞帆”和超高端“臻稚”有机产品系列收益的增长,对飞鹤高端婴幼儿产品收益有很强的拉动。
据界面新闻获得的一份日期为6月30日的飞鹤策略会交流纪要显示,飞鹤去年四段奶粉产品有超过190%同比增速,有机产品增长超过83%,星飞帆增长38%,高端产品增长42%。
进入2020年以来,飞鹤仍持续在高端产品系列方面进行纵深化升级。5月底,飞鹤推出了升级版配方奶粉“星飞帆”,7月6日又推出了针对3-6岁儿童的茁然儿童奶粉及配方奶。
上述飞鹤策略会交流纪还透露,今年7月,飞鹤将推出新的有机奶粉产品淳芮,下半年还将从加拿大引入高端功能型成人粉。2021年,飞鹤计划正式推出羊奶粉,目前规划在加拿大金斯顿工厂生产,该工厂去年年底完工,预计2021年底之前引进羊奶粉产品,定位超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