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春节仅剩不到一周时间,不少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即将回到父母身边,而在母婴行业我们注意到大多区域的“店二代”们宁可在外求职或独立创业也不愿继承自家母婴店的经营。这其中缘由何在,我们来看以下分析!
作为早期进入母婴市场的店一代来说,大多数都是在小地方从小门店做起,在区域内一步步发展壮大。受经营管理局限,这类型门店往往跨区扩张难,仅在区域内具有优势。而随着母婴红利成长起来的店二代们,大多一路接受良好教育,有着自主的理想与更高追求。大城市远比小地方更有让他们施展的空间。在地缘环境因素上,他们中大多不愿回到老家市场去“继承家业”。
相比大城市的飞速进步,小地方各方面发展都相对滞后,特别是母婴实体零售,核心仍在于货品的进销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规范性都还很基础,行业现有人力专业水平也相对有限。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来说,这一类型的经营从形式和经营的品类看吸引力都相对较弱,不符合现代年轻人在职业中追求快乐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两大目标。
客观来说,除了这届年轻人的追求不同,行业现有发展情况也是阻碍店二代继承家业的重要因素。此前,众多母婴店乘着人口红利之风快速发展壮大,而目前人口红利加速萎缩,门店发展也进入了激烈的生死战。更多店一代正在经历行业经营前所未有的困顿,迷茫,他们也不想自己的孩子投入目前这个红海市场,期望他们在自己的专业上,兴趣上去谋更好发展。
此外,母婴店基础而琐碎的门店运营也是阻隔“店二代”回归的一堵高墙。毫不夸张地说,市场上大多中小门店的运营管理仍是一盘散沙,但门店的事情又有千头万绪需要处理。大到发展规划、采购谈判、员工管理、薪酬模式等需要操心,小到赠品管控、补货跟进、效期管理、客诉处理、陈列卫生等也都要执行干预。现有中小母婴实体的经营管理规范性相对较弱,繁杂事务又一桩接一桩,确实少有年轻人能够把得住和经得起这番打磨。
着眼当下中小母婴连锁发展困境,一方面是行业发展限制,另一方面正是经营者认知及能力无法匹配市场需求。但“店二代”不想承袭家业,更多高知青年着眼更加“有价值”的工作。使得母婴行业,特别是中小母婴连锁,人才断层异常凸显,甚至已经成为制约其展的重要因素。
纵观头部母婴连锁的发展壮大过程,首先在运营管理上需要专业人才。为何中小连锁运营琐碎,一盘散沙,正是因为缺乏规范的运营管理体系,科学合理的运营流程,使得问题不断堆积,想要解决却无从下手。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科学的运营管理也是企业的重要智慧资产,因此在母婴店运营管理中迫切需要专业人才的注入。
其次,规模化发展需要专业人才。母婴门店的规模化进程中,通常需要内外兼修:对外,需要科学的扩张战略,对内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与严密的财务规则。这里的每一项都需要专业化指引,而非拍脑袋能够达成的。最后,在当下零售门店纷纷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涉及更多专业技术,新型软件等,更是需要相关专业人才才能推动数字化的进程。
从母婴店“店二代”们不愿继承家业的原因也恰恰暴露了母婴店发展遇到的瓶颈—人才。因此,广泛的“店一代”老板们,需要更多着眼于专业化人才的引入,带动门店管理现代化变革,才能给门店以可持续的生命力。当然,奶粉圈也呼吁拥有先天资源的“店二代”们能够积极回归母婴行业,将家族产业发扬光大的同时,为母婴行业注入更多新鲜力量,助推行业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