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宝宝冲调奶粉的过程中,你是否经常遇到各种疑问,感觉刚解决一个问题,下一个问题又接踵而至?今天,我们就来集中解答爸妈们在冲调奶粉时经常遇到的疑惑,你想要的答案,统统都在这里!
冲调后奶粉中有疙瘩/沉淀
奶粉在冲调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粉质颗粒没有充分与水接触,影响了其在水中的分散,从而形成了一个不透水的“隔膜”,水无法进入到里边,就变成了一个个难溶的疙瘩/沉淀。出现奶块是比较明显的溶解性问题,与冲调方式、不同季节奶源及工艺都有一定关系。而溶解性的好坏与品质并无直接关联,掌握正确冲调方式就可避免。遇到奶块可以用勺子或筷子打散。
冲调时有气泡
奶粉冲调一般都是会产生气泡的,只是产生多少的差别,这些气泡是正常的物理现象,与奶粉品质没有特殊的关联。此外,影响气泡多少的原因主要还有下面两点:
一、奶粉中主要优质蛋白就是乳清蛋白,但其特性之一就是蛋白分子表面活性相对其他成分较高,溶解时会增大溶液表面张力,冲调时空气进入水中,就很容易形成气泡。而奶粉中乳清蛋白的含量、结构、配方及工艺都会影响气泡产生的多少。
二、外部原因,当用力搅拌奶液或摇晃奶瓶时,更多的空气进入液体中,泡泡也就越多。所以冲调手法应该轻柔些,不要来回摇晃奶瓶,最好沿一个方向晃动。
为什么有些奶粉口味比较淡,
不是很甜、不是特别的香?
配方奶粉中酪蛋白与乳清蛋白是按母乳中的比例添加乳清蛋白等调配而成,并非全部是鲜奶,口味淡是正常的,没有添加蔗糖、白砂糖的配方奶粉不是很甜。
部分生产商在奶粉中添加增稠剂、植脂末、香精及糖精等添加剂,使得奶粉口味好、特别甜、特别香。但这些物质对宝宝的身体健康是没有帮助的,增加了宝宝身体的负担。
冲调后挂壁
在冲调奶粉时,有时会遇到奶瓶壁附着着一些小颗粒。可能是小气泡或一些难溶和微溶的营养素。
小气泡一般为透明的,可能掺杂一些奶粒;另一种部分难溶或微溶的营养物质,可能是晶体状或白色的小点,比如益生菌、微溶的蛋白质颗粒等为白色小点,碳酸钙、磷酸三钙等为白色或透明晶状固体;还有部分没有与水充分接触的硫酸锌、硫酸锰、碘化钾、牛磺酸和乳糖也是晶体状的。
奶瓶的材质及清洁度会影响挂壁程度,当奶瓶内壁不够光滑或清洁度欠佳时,会增加液体的附着力,可导致挂壁。此外是冲调方式,温度过高导致营养素变性影响溶解,温度过低使奶粉在水中的分散性降低,导致溶解不佳,都可能产生挂壁现象。
奶液上有油状物
奶粉冲调好后,有的奶粉液面上会漂浮着一些黄色或乳白色的油晕,这并不是奶粉被污染了。
配方奶粉的部分高级脂肪酸是不溶于水的,如DHA、AA、亚油酸、α-亚麻酸等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及饱和脂肪酸OPO等。这些脂肪酸在奶粉冲调后,由于不溶于水可能漂浮于奶液上。有的全脂乳粉可能会呈现出一些黄色的油状物,这是因为全脂奶粉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
这种现象与奶粉的脂类成分及原料生产工艺有关。如果这些脂肪成分在均质处理之前加入,奶液上出现油晕的显现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