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着急又疑惑,为啥宝宝吃奶粉这里不舒服,那里不对劲,而且还不长肉?上网一查,发现宝宝的症状和过敏很像,再一查,据说过敏检查还要抽血,直接吓退宝宝!这可咋办?宝宝到底怎么确诊是否牛奶过敏?文末附《一图看懂4大过敏检测方法》~
如果你家宝宝在皮肤、消化、呼吸等系统出现下表所述症状,那么今天这份“过敏排查攻略”,你值得收藏!
如何检测宝宝是否食物过敏?
常用的检测方法:
方法一:皮肤点刺实验
特点:
①比较痛
②不适合5岁以下的孩子
③不适合湿疹宝宝
皮肤点刺试验是含过敏原的特制针头刺入宝宝皮肤,一般是前臂或上背处,15-20分钟后观察局部皮肤的反应。点刺试验如果是阳性,可观察到局部有突出皮面/水平红斑,类似蚊子叮咬。
皮肤点刺试验需要多次针刺破皮肤,婴幼儿皮肤较薄嫩,对点刺技术要求较高,试验结果难以标准化,并存在一定风险,对皮肤点刺结果应该谨慎判断。综合考虑,一般认为皮肤点刺实验比较适合于5岁以上的孩子。
此外,皮肤点刺实验对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不具备诊断价值。皮肤点刺试验不适合机体曾经对某种过敏原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者(全身过敏反应、严重哮喘发作);也不适合急性期的湿疹、皮炎和荨麻疹患儿(此时皮肤敏感,受外界刺激即会出现阳性反应,不利于诊断)。
方法二:血液免疫蛋白(IgE)检测
特点:
①需要抽血
②不适合1岁以内的宝宝
③不适合过敏症状短于6个月的宝宝
血液检测IgE水平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检测体内总IgE的水平,二是特异性IgE的水平。总IgE代表体内总体过敏程度,并不能说明宝宝对何种食物过敏;特异性IgE能够准确反映到某种过敏物质上,比如牛奶IgE增高,就说明宝宝对牛奶过敏,一般1~6级为过敏,但并不是级别越高症状越重,级别越高只说明过敏可能性越大。
通常建议怀疑过敏的宝宝同时做总IgE和特异性IgE检测。如果特异性IgE增高,能比较容易找到针对性的过敏原。但是如果检测的特异性IgE均为阴性,总IgE却增高,说明宝宝确实存在过敏,只是没有找到过敏原。
此外,由于IgE要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检测出来,所以血液免疫蛋白(IgE)检测对于年龄小、过敏时间短的宝宝来说,检测结果不一定准确,因此还需进一步回避试验进行诊断判别。综合考虑,1岁内的宝宝或过敏症状短于6个月的宝宝都不适合采用这种检测方法。
方法三:食物回避+激发试验
特点:
①准确性高,确诊的“金标准”
②需要专业人士指导进行
食物回避+激发试验分为两个步骤:
如果怀疑宝宝对牛奶过敏,那么饮食中回避牛奶或奶制品2-4周,家长在这期间记录宝宝症状的改善情况;若孩子过敏症状明显改善,再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进行口服牛奶激发试验——牛奶初始量以不能引起症状的小剂量开始,通常将1滴牛奶滴在嘴唇;激发量逐渐增加为0.5、1.0、3.0、10、30、50、100、200 ml。每次增量间隔时间应根据病史或怀疑的过敏类型来确定,一般为20~30 分钟。激发过程中监测并记录相关症状,当激发试验诱发出症状,即可确诊牛奶过敏。若未能诱发出症状,医生应指导家长离院后继续观察宝宝表现至少72小时,并仔细记录症状,以免漏诊迟发型牛奶蛋白过敏。
口服激发实验费时费力,家长与儿童的依从性差,因此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故须在具有急救设备的医院内并由专业人员实施。此外,对于曾发生过严重牛奶过敏反应的宝宝来说不宜进行激发实验。
因此,综合考虑,如果宝宝能够在正规医院的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食物回避+激发试验,那这是宝宝确诊是否食物过敏的首选检测方法。另外,临床上,也有医生建议牛奶蛋白的婴幼儿不用进行第二步激发实验,一是出于安全考虑,二是许多牛奶蛋白过敏宝宝在第一步的饮食回避过程中食用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奶粉后过敏症状很快出现明显好转,这也是较为直观地能确诊牛奶蛋白过敏的方法。
其他辅助检查:
方法四: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
特点:
①需要抽血
②仅对诊断食物过敏具有提示和参考价值
部分食物过敏宝宝会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当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 ~ 15%时,提示过敏反应;占16%~40%时,提示存在过敏反应或其他情况(如:药物超敏反应、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占50% ~90%时,多见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或内脏幼虫移行症。
以上4大检测方法对判断过敏均有帮助,但是不同年龄的宝宝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检测类型,有时还需要交叉检测,实际情况以医生建议为准哦~下方是归纳整理的过敏排查攻略,有需要的妈妈们赶紧收藏~
最后建议各位宝爸宝妈养成记录宝宝饮食日记的习惯,将宝宝每日密切接触的可疑过敏原以及症状表现记录下来,如果怀疑你家宝宝食物过敏,这些详尽准确的记录将会是医生帮助宝宝判断过敏原的又一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