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在冲调奶粉时可能会遇到奶粉不能完全溶解,有时甚至会有起坨或产生大量沉淀的现象。奶粉为什么溶解性不好?产生沉淀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为大家揭秘!
△实验样品(随机挑选数款幼儿配方奶粉)
△实验工具(量杯、透明玻璃杯、温度计等)
实验说明:
本次实验由奶粉智库评测中心进行,主要通过多次冲调幼儿配方奶粉,探究不同奶粉的不溶解现象,实验仅对本次样品负责,供大家参考。
首先奶粉冲调过程是将奶粉加入水中,混匀,然后将奶液倒出,观察沉淀以及不溶解的现象。我们通过5组实验,并以正视图和俯视图两个角度观察记录了奶粉溶解情况。
(奶粉不溶解现象展示图)
一 不能喝的“坏”奶粉
(图组1为实验一结果 图组2为实验二结果)
实验一与实验二分别采用过期近一年与开封超过2个月受潮起坨的奶粉,冲调水温为45℃左右,按照罐体要求的粉与水的比例添加,采用水平缓慢摇晃的方式助溶。可以看到实验一杯壁有明显的沉淀与絮状物,杯底存在“疙瘩”状沉淀且占杯底的1/3;实验二杯壁有明显类似白点的不溶物,杯底存在大量鹅卵石大小的奶粉坨。
二 冲调不当的“好”奶粉
(图组3为实验三结果 图组4为实验四结果)
实验三与实验四采用的奶粉皆为保质期内良好保存的产品,实验三添加罐体建议比例的粉与水后又多添加了3勺奶粉,实验四的冲调水温为30℃左右,其他条件与实验一相同。可以看到实验三杯壁有块状不溶颗粒,杯底存在大约10块颗粒状沉淀;实验四杯壁有大量粘稠状不溶物,杯底存在两大块奶坨状粘稠沉淀。
三 科学冲调的“好”奶粉
(图组5为实验五结果)
实验五采用奶粉为保质期内良好保存的产品,其他条件与实验一相同。可以看到杯壁有个别的不溶物颗粒,杯底存在少量沉淀,从杯壁到杯底相对干净整洁。
奶粉冲调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不易溶、起坨等现象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与奶粉本身属性有关:
(1)脂肪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主要成分,几乎不溶于水,没有办法形成溶液,会有部分析出并附着在奶瓶壁上。
(2)蛋白质也几乎不溶于水且过热变性后会产生小白点,附着在杯底或杯壁上。
(3)不同奶粉也存在颗粒大小、膨松度及颜色等一些列物理差异,当颗粒内部呈蜂窝状,包埋的空气少,颗粒较大时,奶粉颗粒吸水快,也就更好溶解。
二 与奶粉的冲调方式有关:
(1)水温:水温过高容易造成奶粉中的脂肪析出,吸附其它的奶粉颗粒形成“疙瘩”;而水温过低会使奶粉的溶解性下降,可能出现类似“成团状不溶解”的现象。
(2)浓度:有些妈妈担心宝宝的营养跟不上,会给宝宝冲调的奶粉过浓,但这样不仅会导致奶粉不好溶解,还可能给宝宝的肾脏造成负担。
三 与奶瓶材质和清洁度有关:
奶瓶材质和生产工艺的不同使其内壁的光滑程度不同,此外奶粉冲调前奶瓶内壁的清洁程度也可能不同,这些都会影响奶液的附着能力和溶解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好啦,看完今天的实验内容,大家清楚奶粉为什么不溶了吗?如果大家想知道奶粉不溶解怎么办的话,就一定要持续关注我们下周推出的奶粉溶解性系列实验第2篇。如果你还想看其它实验内容,也可以留言告诉我们哦~
(责任编辑:利佳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