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罐奶粉滋养一个个生命,一个乳业牵动全社会的神经。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我国乳制品质量抽查样品不合格率为0.2%,2019年一季度我国乳制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的合格率均为99.9%,这意味着今年我国乳制品的质量抽查合格率超过99%。事实上,2018年我国乳制品的质量抽查合格率也一直维持在99%的高水平,我国乳制品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高质量发展时期。
“目前,中国整个乳品的质量水平应该是最好的一个时期,跟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相比,质量水平也有了很明显的提升。最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到欧洲、美国也频繁出现一些食品安全问题,而且是重大问题,而相比较我国在近5年基本上没有出现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乳品行业也没有一般食品安全问题,所以我国乳品整体水平应该是达到最好。我国的监管非常严格,无论是舆论监督还是政府监管都非常严格。”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在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指引以及指导下,中国乳业整个全产业链质量都得到了很好的一个提升。”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认为,从产业端来说,我国乳制品企业在这10余年中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这既得益于整个中国乳业的发展,同时也得益于消费端对于中国乳业信心的恢复。
11年前,三聚氰胺事件伤害了消费者的心,但也成为痛定思痛、彻底改革的开始。10余年来,全行业壮士断腕、整顿振兴的决心和行动有目共睹。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在显著提高,乳业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日趋完善,乳业法规和政策体系正日趋完善,产量稳居全球第3,乳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中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宋亮表示,我国乳业已经初步建立起关于食品安全和乳品安全管控的机制以及一个完整的体系,无论是从工厂设备等硬件,还是从法律法规、监管制度、追溯体系等软件来看,现在都有一个行之有效的体系,这是非常大的改进。
从“史上最严”配方奶粉注册新政到《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到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9部委联合推出《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这些年来,有关乳业的政策发布之密集、规范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
“国家政策起着关键作用,对于整个中国乳业的质量提升提出了纲领性的要求,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撑,以及强制帮扶的作用下,中国的乳业得到了良性有序健康的发展。”朱丹蓬说。
在宋亮看来,中国乳业进入“最好时期”关键在人,企业内部初步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的风险管控机制,相关法律法规的客观保障以及技术水平、研发能力、检测水平和工厂硬件设施的提升,是助力乳业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但是,食品安全问题最核心的在于企业内部人的管理,人管理好以后才能客观上能够保证安全。”他说。
在我国,乳业真正得到高速发展是在近20年的时间里。2000年,我国人均奶制品消费量仅7公斤,2017年达36.9公斤,平均每天100克。尽管如此,也远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天300克标准,不足亚洲乳品平均消费水平的一半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3,尤其是占全国人口一半的农村居民还很少或没有喝上牛奶。奶类消费增长蕴含着巨大潜力,市场对于高质量的乳制品有着巨大的需求。
“从整个产业端去看,我觉得行业企业要进行一个‘五多’的布局,即多品牌、多品类、多渠道、多场景以及多消费。”朱丹蓬说。
宋亮则对中国乳业质量提升提出了3点建议:继续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内控管理机制、风险预防机制和原料管控追溯体系;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具体产品标准和具体产品风险管理体系的技术指标;继续规范加强第三方舆论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机制,能够确保食品生产透明,能够接受起任何部门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