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企“出海”记,彰显大国品质!

作者:潘梦婷
2024-07-08

“中国乳企出海‘热’。”说法虽有夸张,但《奶粉圈》注意到,近年来确实频频传出乳企出海的消息,探索海外市场似乎已经成为乳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必选项”。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乳企出海不假,但头部乳企才是主力军。


4月,飞鹤在加拿大投资的奶粉生产工厂获得了当地首张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执照,产品或将于今夏正式上线。同月,飞鹤与美国婴童用品巨头满趣健达成战略合作。飞鹤董事长冷友斌表示,此次合作仅是一个开始。


伊利国际化战略持续深化,国际化版图再扩容。近日伊利旗舰店在美国洛杉矶正式投入运营,并成为在美国上市产品品类最多的中国乳企。此外,伊利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构建了一张覆盖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全球市场体系的骨干大网,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蒙牛集团一直重视海外业务市场。早在2018年就于印尼布局中国乳业在东南亚的首个工厂,将东南亚市场作为突破的重点;澳优收购荷兰Amalthea Group余下50%股份,进一步强化羊奶产业链竞争优势;佳贝艾特在中东、墨西哥等多个市场取得超高速增长后,今年5月宣布将印度市场列入下一个重点目标;2023年合生元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及羊奶市场在法国市占率均超40%


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1-9月中国共出口婴配粉4291.02吨,同比增加34%;出口额1.1亿美元,同比增加25.2%,出口中国香港地区占比达76.1%。


不难窥见,除中国香港市场有得天独厚的距离优势外,头部乳企相继在海外建工厂、扩市场、谋增长。他们进军的海外市场也瞄准了美国、加拿大等乳制品消耗大国以及印度、非洲等保持较快人口增长的国家。可谓精细化布局全球市场。


那么头部乳企纷纷加码海外市场,意欲何为?




除了老生常谈的新生儿大盘收缩、国内市场难增长外。笔者认为也是因为拐点已至,海外市场同样是头部乳企掘金的阵地。怎么理解?


1.出海是基于国内市场与自身实力的考量


一是头部乳企在国内“站稳脚跟”,竞争格局趋于稳定。当下我国婴配粉市场前十家企业的市占率达到了85%以上,头部乳企在国内市场的根扎得已经够深。换言之,头部乳企在国内的品牌实力、品牌资源足以支撑他们向外扩张。


二是国内已是成熟市场,开辟海外市场是“居安思危”。当下国内市场趋于饱和且产品同质化严重,各大乳企从营销、包装卷到品类、科研。虽然依托于庞大的人口规模,我国市场仍有较大的挖掘空间,但趁早布局海外蓝海市场既可以消化过剩的产能,也可以为今后“打硬仗”做准备。正如曾经的海外拓荒者任正非所言,“我们总不能等到没有问题才去进攻,而是要在海外市场的搏击战中熟悉市场、赢得市场……若3-5年之内无法打造国际化的队伍,那么中国市场一旦饱和,我们就将坐以待毙。”


2.开拓海外市场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转身


回顾中国奶粉市场发展史,中国乳企的发展几经波折,尤其是在2008年消费者对国粉的信任滑到低点。但经过这些年的奋起直追,加之配方注册等政策加持,中国乳企再次夺回主战场。


一方面,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竞争中,中国乳企以科研为动能,构筑了与国外品牌同台竞技的核心竞争力。比如飞鹤专研大脑营养,在脑发育及营养领域已经具有领先的科研沉淀;伊利自2003年建立中国首个企业母乳研究数据库,目前已拥有10大核心配方专利及73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蒙牛在今年5月召开“全球首个专利亲和配方临床实证成果发布会”,发布母源MLCT+新型OPO项目成果……


另一方面,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助推了中国奶粉品质的升级。比如新国标规定的脂肪、亚油酸、α-亚麻酸等添加量都高于很多发达国家的添加标准。同时,在严格的政策监管下,部分缺乏实力的中小乳企被清牌出局,市场格局与规范进一步被重塑。而活下来的乳企在工厂、研发等方面均有一定实力,为他们加入竞争更为激烈的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乳企出海非一日之功。



实际上,把时间往前推15年,中国乳企出海的号角早已吹响。


2000年,我国就把走出去战略提升到了国家高度。聚焦到中国乳企,光明早在2010年收购新莱特51%股权,落地中国乳业首桩海外并购案;2011年,澳优出资1600万欧元收购海普诺凯51%的股份,并于一年后收购剩余49%的股份;2012年,贝因美和KERRY集团正式签署全球性战略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乳企更是步入全球化进程提速期。


2014年,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正式揭牌,该基地是全球最大一体化乳业基地之一;同年,圣元在法国建立了当时全球最大单体婴幼儿配方奶粉工厂;2015年,蓝河收购新西兰Blue River,推出全球首款婴配纯绵羊奶粉;2016年,飞鹤在加拿大金斯顿建立奶粉生产工厂;同年,宜品在韩国投建了HAM Co.,Ltd工厂;2017年,贝特佳成立新西兰贝特佳营养食品有限公司……


但是这个阶段的走出去更多是为了“引进来”。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曾经中国乳企存在产能、技术、管理的短板,出海主要是寻求海外并购与合作。借此方式,学习国外品牌先进的管理方式与生产技术,以及打造全球领先的供应链。因此,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整合全球优势资源,保障与巩固国内市场。


当下,中国乳企的走出去则迈入到了2.0阶段。依托早期的全球化布局以及在中国市场积累的研发与生产经验,中国乳企正在将中国“智”造的产品输出到世界各地。换言之,中国乳企这一次走出去是用优质的产品敲开海外市场的大门,让国外消费者接受、认可中国品质,在海外挖掘第二增长曲线。


值得一提的是,出海虽然有广阔的增长空间,但也存在着产品“水土不服”、国外对中国制造“刻板印象”等问题。同时,中国仍然是全球乳制品重要的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消费潜力未被释放。因此,对于国内大部分乳企而言,当下更重要的是精耕国内市场,盲目跟风出海需谨慎。


中国乳企的海外开拓也只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伴随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转身,相信今后会有更多乳企扬帆出海,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

来自:奶粉圈
分享
1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