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5家外资乳企财报,发现这五点关键!

作者:潘梦婷
2025-03-03

近日,菲仕兰、a2、达能、雀巢、Arla等外资乳企相继发布财报,披露了2024年经营业绩。今天,我们深入梳理财报信息,发现了这些关键!


逆势上扬,涨势“喜人”


根据财报数据,在全球经济承压之下,菲仕兰、a2、达能、雀巢在2024年展现了较强的发展韧性。


比如,菲仕兰营业利润增加到5.27亿欧元,净利润增至3.21亿欧元。由于不利的汇率影响,收入微降1.1%至129亿欧元。按不变货币计算,收入增长了1.3%至132亿欧元;a2公司发布2024-2025上半财年财报,营收双位数增长,达到了8.938亿新西兰元,归于公司所有者的税后净利润(NPAT)增长7.6%,达到9170万新西兰元;达能2024年销售额273.76亿欧元,同比增长4.3%,全年经常性营业利润35.58亿欧元,同比增长13.0%;雀巢2024年总销售额达914亿瑞士法郎,全年有机增长率为2.2%,实际内部增长率为0.8%;Arla在2024年总收入138亿欧元,净利润4亿欧元。



聚焦婴配粉板块。2024年,美素佳儿所在的菲仕兰专业营养业务集团收入增加6%,至12.18亿欧元,运营利润增加16.4%,至2.27亿欧元。其中,菲仕兰专业营养品中国业务保持双位数增长,成为菲仕兰整体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2025财年上半年,a2公司中国及亚洲地区是其营收与利润的主要贡献者。并且,婴配粉总体增长7.2%,不仅成功保持在中国婴配粉市场前五大品牌,并成为市占率增长排名前三的品牌;达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含爱他美),在行业回暖的态势下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全年销售收入89.36亿欧元,同比增长4.6%;雀巢婴儿营养业务2024年实现了高个位数的增长,成为大中华大区增长的最大贡献者;Arla在中国市场,自有品牌业务收入下滑20.1%,靠“宝贝与我”拉动9.9%的增长。


数据背后,有5大关键


透过数据看本质,外资企业增长背后,有5大关键策略。


1.打造大单品,强化品牌


作为专注母婴童的产业媒体,婴童智库在2019年就谈及,“大单品是大企业领头狂奔的硬实力。”成功的大单品,是乳企强化品牌形象,抢占消费者心智,做大市场规模的“利刃”。


在外资乳企的财报中,我们能清晰看到大单品对营收的有力“支撑”。比如,美素佳儿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类总体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三,在国际品牌中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a2公司重磅打造的“爆款”单品——a2至初,2025财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0%,达到3.05亿新西兰元;在雀巢能恩和惠氏启赋两个大单品的支持下,雀巢婴儿业务高个位数增长。可见,在婴配粉品牌高度集中的当下,打造拳头产品,是品牌破局的利器。


2.布局全家营养,拓展消费市场


出生人口下滑、婴配粉内卷加剧,全家营养成为乳企扩大消费市场、破除增长瓶颈的重要领域。


财报显示,a2公司深入推进全奶战略,瞄准日益增长的中老年人和儿童市场,2024年推出了3款针对50+新银发群体的中老年奶粉,并计划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进一步拓宽营养产品系列,推出一款专为3岁及以上儿童量身定制的功能强化配方奶粉;菲仕兰儿童奶粉赛道的产品旺玥表现突出,引领品类增长和高端化。此外,菲仕兰还强化营养品的布局,VIFIT乳清蛋白粉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不难看出,全家营养大势所趋,成为了推动乳企增长的新引擎。


3.降本增效,提高经营效率


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的加剧,跨国巨头们同样面临经营压力,并通过精简组织架构、优化供应链、加强科研创新等,提升经营效率。


菲仕兰首席执行官范晏德表示,菲仕兰业绩贡献最大的因素是降低成本,2024年共节省3.15亿欧元,归功于精简组织、提升供应链效率等结构性变化;雀巢在2024年11月宣布一项新的成本削减计划。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采取的行动已为2025年节省超过3亿瑞士法郎。值得一提的是,外资乳企“降本”,是为了提升运营效率,强化竞争力。比如,雀巢在财报中表示,其正在采取灵活的方式来应对投入成本的增加,并有选择性地进行价格投资,以重塑竞争力;恒天然剥离消费品业务,聚焦高绩效的原料和餐饮服务业务,进一步增加自身价值。


4.重视中国市场,坚持本土化策略


我国人口基数大、消费潜力大,是外资乳企的“必争之地”。不过,不少外资乳企没有充分响应中国市场需求,开启本土化战略,导致“水土不服”。反观菲仕兰、a2、雀巢、达能,都充分融入了中国市场,落地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服务、营销策略。


比如,a2公司聚焦中国市场、强化产品创新和供应链转型,与中国农垦集团签署协议,在中国合作建立a2®全球研发中心,并首次在中国本土实现以a2®源乳®为核心的功能性营养品生产;早在2022年,达能就加速中国市场本土化布局,收购欧比佳工厂,完善供应链;惠氏深度践行“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将全球科研实力与中国母婴需求相结合,深入分析了中国8个城市的120多种母乳成分,为产品配方在中国的研发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5.完善渠道布局,市场相当稳定


除了产品过硬、品牌力强,外资乳企的营收增长与渠道密切相关。有业内人士表示:“几大外资品牌走高端、中高端产品路线,做好控货稳价,是保持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


比如,美素佳儿能持续拓展渠道,底层逻辑是其积极赋能渠道,根据市场需求制定销售计划,实现了产品的控货控价;达能首席财务官Juergen Esser在2024年初表示,达能在新旧国标过渡期扩大市占率,功劳在于中国团队对库存、定价水平的严格控制。


整体来看,市场高度集中、品牌严峻内卷下,外资乳企也有不小的增长压力。不过,基于乳企在大单品、本土化布局、控货控价、品牌建设等方面发力,实现了稳健经营!

来自:婴童智库
分享
0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