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不少母婴渠道很迷茫,改变的方向很多,团队、商品、整合、专业等,不知道先抓什么,有的抓了也没有效果。今天,我们透过大零售业的“爆改”,一起来寻找思路。
2024年,堪称中国商超“爆改”元年。自胖东来开展“帮扶调改”后,这股爆改之风,迅速席卷各大零售。但是,关于爆改的本质,众说纷纭。有说重构空间场景,有说激发团队活力,还有说极致的服务……但我们发现,爆改的本质,其实是“它”!
它,其实是商品
深入分析各大商超的爆改之路,核心的变化都是商品。
从胖东来直接帮扶的商超来看,永辉对店内商品供应做了“大换血式”调整,梳理上万支产品,淘汰70%老商品、增加60%新商品,并根据年轻消费者喜好,丰富了熟食和烘焙品类;步步高调改后的商品结构,达到了胖东来商品结构的90%以上,同时其严把商品的检测关,成立了品控部进行访厂检控;物美超市补充商品功能、调整商品价格,保留一线品牌,引进胖东来优质商品,并进一步优化采购渠道。
而自主调整的商超,爆改依然绕不开商品。比如,沃尔玛首批29家大卖场门店升级后,八成的商品为沃尔玛与源头厂商共同开发;盒马启动“折扣化”改革后,SKU数量由5000+缩减至2000+,淘汰率达60%,并引入800+个新品;联华超市3000余款产品价格直降10%-20%;精品超市Green&Health优化供应链,生鲜产品种类更多、更平价、更优质;天虹超市3.0聚焦年轻消费者,选品思路转变为健康属性,直接砍掉同质化和长尾商品。
重新规划商品、新增高质量单品、淘汰低效/无效商品、严把商品检测关、引入新品、优化产品价格、强调性价比……可见商超爆改集中在商品上。正如联商东来商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程相民在2024年CBME上谈到,“我们服务的核心是商品要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如果没有商品做依托,这个企业今年不关门明年也要关门。”
母婴零售,也在“爆改”商品
母婴零售,也在“爆改”商品,回归商品本质。
比如爱婴室董事长兼总裁施琼在首届精耕者大会上表示,提升效率至关重要,2024年爱婴室就在减少商品品类,理清商品结构;中亿孕婴童在2024年开启商品折扣化转型,全面优化商品价格体系,拒绝繁琐复杂的营销手段,并且品类均衡工作在2025年成为“一把手”工程;小飞象的定位是尽可能用最少的商品满足最大化的人群,门店保持活跃的单品仅在1700种左右;健瑞儿每个月都会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调整品类结构,确保商品的新鲜度和多样性;华恩婴贝儿发展方向为母婴零售的低价折扣店,把低价、品质稳定的商品,量贩地提供给消费者;格瑞丽家爆改2200平门店,通过优质产品供给让顾客“有的选且能选到更好的”……
可见,众多母婴连锁的调整,都从“商品”着手,回归商品本质。实际上,对母婴店而言,即使面临诸多变化,其依然是“重商品”的零售业态,提供最好的商品就是最好的服务。因此,我们建议母婴店一定要重视商品结构的调整,组一盘高效率的好货。
母婴零售,如何重组商品?
那么,母婴店如何重组商品?
1.真正以用户为中心,才可能组一盘消费者喜欢的货
今天,很多母婴店愁客流,愁消费者变了,比如不爱进店、自主选择强、专业性高、不听导购推荐……确实,今天消费者选择增多,分流严重。但抛开大环境,未尝不是门店自身,背离了消费者真实需求,把消费者推得越来越远。
正如此前,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谈到,线下超市的衰落,有来自电商的竞争,但更重要的是自身原因。这些线下超市的“二房东”经营模式,在行业向上发展时挣钱很轻松。但弊端在于卖场对于商品的把控越来越弱,甚至到了“给钱就能上”的地步,从而也渐渐远离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部分母婴店亦如此。倘若选品没有门槛、没有标准、没有品控,何谈以用户为中心?何谈商品力?因此,对于母婴店而言,只有真正贯彻“消费者思维”,卖的商品对消费者“友好”了,卖的价格有吸引力了,销售模式让消费者舒服了,才能积蓄好口碑。
正如有母婴连锁老板表示,“我们就是个卖货的,首先得有一盘好货,但不是经营我们想卖的货,而是消费者喜欢的货,更有性价比的货,你能替他把更多不好的东西摒弃掉,才算有核心竞争力。”
2.“减法”思维,组一盘高效的货
当下,消费者需求多元化、个性化,母婴店货架上的产品越堆越多。但是,堆着堆着,有门店发现,产品数量多了,销售额没增长,消费者还是选不到心仪的产品,门店也是耗人耗力。对于此,我们建议大家要试着做“减法”,组一盘高周转的好货。
有数据显示,母婴店一年SKU的不动销率行业均值是28%。换言之,近1/3的产品没有被销售过,而这28%的SKU零销售库存金额占了库存总金额的15%,数据非常“恐怖”。可见,今天母婴店在不断引进新品的同时,也要做好“减法”,淘汰那些低效、无效的尾部商品,不仅可以降本增效,更有助于“淘”出一盘好货。
3.以品类为单元,做出差异化
今天,母婴店很痛苦的是,商品同质化过于严峻,只能苦陷价格战。对此,我们建议母婴店以“品类”为作战单元,做出品类差异化区隔,占领消费者心智。比如,在你的区域内,你可以是服装做得最好的、是棉品最有性价比的、是营养品卖得最好的、是特配粉销售最专业的、是品类最齐全的……这个过程中,母婴店都有可能实现差异化经营。
总体来看,母婴零售已经到了“要么改变,要么淘汰”的阶段。很多母婴店也“动”了起来,重塑发展路径。但母婴店不管往哪个方向变,都要回归更本质、消费者更关心的“商品”层面。只有把商品问题解决好了,改服务、改场景,亦或是其他,才更有意义。
第三届中国奶粉品牌节也将聚焦母婴渠道经营的痛点、难点,提供解决之法,欢迎大家欢迎点击下方链接进行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