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人口出生率逐渐降低的情况下,我国的婴幼儿奶粉行业逐渐步入深度调整期,整体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需求放缓,市场相对饱和。在这种情况下,小乳企由于自身实力较弱,其面临的生存压力将会越来越大,生存环境持续恶化。而随着品牌“马太效应”愈演愈烈以及大乳企逐步向下线市场推进,未来小乳企将何去何从?本文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竞争加剧,生存空间堪忧
由于一二线城市生活压力大,育儿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大城市人口出生率相对于三四线城市更为低迷。在这种局面下,大品牌下乡更是势不可挡。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乳企布局下线市场,未来下线市场将面临大乳企“强强碰撞”的局面,小乳企的生存空间更加堪忧。
奶粉圈新媒体在走访线下母婴渠道的过程中发现,在当前下线市场,除了一些不常见的区域性的小乳企产品大量存在之外,越来越多的像飞鹤、伊利、君乐宝、澳优、蓝河、圣元、优博、贝特佳、宜品、和氏、美庐、达能、惠氏、美赞臣等品牌和乳企在下线市场均有布局,三四线市场逐渐呈现“大吃小、强吃弱”的局面。
据尼尔森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国际一线品牌增幅在7-8%左右;国内一线品牌增幅在20-25%以上。相对于大型乳企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攀升,小乳企却面临着增长乏力的局面。
随着大品牌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快速提升,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固化,小乳企的生存环境持续恶化,随时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加上整个婴幼儿奶粉市场的逐渐萎缩,导致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内小乳企难以生存。
先天不足限制其发展
相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小乳企自身的品牌定位和品牌运营、团队打造、资源整合、研发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这些缺陷牢牢限制了其生存发展的空间。
奶粉圈新媒体在走访乡镇母婴门店时发现,相较于大型乳企在羊奶粉、有机奶粉、高端牛奶粉、草饲奶粉等细分品类上的布局,小乳企虽然存在明显的品类单一,竞争力弱等缺点,但依然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这些小乳企缺点明显却依然能被中小门店接纳的主要原因是门店看重其高毛利这一特点。然而,随着消费水平和消费者素质的不断提高,买卖双方信息逐渐对称,消费者开始更加注重产品品牌影响力及产品品质,之前的高毛利销售难度提高,产品卖不出去,“高毛利”这一特点也就不复存在。
而且随着在当前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各大乳企为了争夺更多市场份额,品牌大战愈演愈烈。在此过程中,一些小乳企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及时进行了调制;还有一些乳企由于习惯了之前温和的市场竞争,不思进取,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其缺点暴露无遗,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
提升服务能力,走差异化路线方能求生存
那么,小乳企在未来是否就真的没有生存空间呢?奶粉圈新媒体认为,如果真要说小乳企无路可走,也只能说是特指那些没有实力,更没有想法与思路的企业。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奶粉圈采访时就曾表示:“未来对于小乳企来说并不是没有希望,如果能够做到区域化、差异化和良好的消费者教育,小乳企还是可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我们从市场特点来看,下线市场体量大且分散,各地消费习惯、偏好存在差异,渠道集中度不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拥有非常庞大、专业、高效的“地推”团队,此前奶粉圈新媒体在走访母婴门店的过程中,就有经销商表示:“在品牌的选择上,我们更看重服务能力,我们需要接地气的、真正能够帮助我们门店经营的品牌方”。
而大型乳企由于战线过长,实现的难度较大,小乳企却可以以此为契机,利用本土优势,大力推进与当地优质渠道的联系,打造优质的服务团队,深耕渠道,提高自身服务渠道和门店的能力,增强与当地优质渠道及门店的粘性。
其次,提升产品的差异化也是小品牌在未来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点,看似目前国内市场上各细分品类产品较多,但在母婴门店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可供其选择的产品并不多。纵观这两年脱颖而出的蓝河、蓓康僖、贝特佳等乳企,无不是以其在细分品类上的布局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未来小乳企可以此为鉴,利用自身体量小的优势,及时转变产品结构,推出羊奶粉,有机奶粉、儿童奶粉等品类产品,配合优质的团队服务,抢占三四线市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奶粉圈认为,虽然目前小乳企目前压力很大,但是我们要看到:婴幼儿奶粉的高毛利的格局还没有改变,小乳企还有调整的空间和时间。用一句话来概括小乳企在下线市场的命运:行动胜于语言,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