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近日的乳业风波,7月10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声明辟谣,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热议。不少消费者担忧,国产奶以后还能喝吗?国产牛奶品质是否有保障?这些问题都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事实真相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调研部分市面在售乳制品,结果令人惊喜
就一些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的质疑,笔者调研了部分市面上在售的蒙牛、伊利、光明、三元、新希望、天友、华西、圣牧等常温乳制品后,总结出两个观点:
1、执行标准不同,但乳品标准不会被企业左右
从调研的常温乳制品来看,有2类执行标准:
一是产品标准代号为GB25190,以生牛(羊)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灭菌后制成的液体产品。产品即为纯牛(羊)乳(奶)。比如圣牧有机纯牛奶(200ml)、蒙牛纯牛奶(250ml)、光明纯牛奶(250ml)、伊利金典有机脱脂纯牛奶(250ml);
二是产品标准代号为GB25191,以不低于80%的生牛(羊)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采用适当的杀菌等工艺制成的液体产品。比如新希望澳特兰高品牛奶(250ml)、蒙牛早餐奶(250ml)、伊利早餐奶(250ml)。
由此可见,不同的产品都有各自对应的执行标准。那么,作为乳品安全的“底线”,乳品标准能被企业左右吗?其实早在2011年,国家就对乳品标准的制定做了相关解答,食品安全标准的出台,需要经历立项、确定立项计划、起草、初步审查、公开征求意见、审评、报批等环节,并且为了保证标准制订的中立和公正,审评委员被严格要求“不得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兼职,或者从事与审评工作相冲突的工作”,乳品标准不会被企业左右。
比如以GB19301—2010生乳标准中蛋白质含量标准为例。据介绍,在形成草案时,蛋白质的标准是分季节设置的,冬季为2.95克,夏季(4月—8月)为2.8克,是考虑了地域、气候对奶牛泌奶的影响等客观规律得出的。但由于乳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确保公众安全的,农业部根据调查结果,参考泌乳规律和我国奶牛的品种,建议将标准定为2.8克。
2、蛋白质含量不同,但企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
那么这3类执行标准的蛋白质含量有什么区别呢?企业的标准是否高于国家标准呢?笔者根据2类执行标准各统计了3款产品,现在来看看它们的蛋白质含量吧。
如上表所示,笔者统计的这6款乳制品的蛋白质含量都是高于国家标准的,并且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6克、3.8克、6.0克。因此,国产乳制品的品质值得信赖,很多产品的品控标准都是高于国家标准,并且能媲美欧美国家的一些标准,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安心。
我国乳制品品质稳中趋好,高标准严要求
当然,实现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关键一环就是要保障生鲜乳品质。因此,国家利好政策频出,从《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关于加快推进奶业振兴和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等等,助力中国乳业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机,也让国内乳制品跨入了精益求精的品质时代。
首先,我国乳制品质量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对于乳制品行业而言,坚守品质安全是乳企永恒不变的初心。从近三年的乳制品抽检合格率来看,2017年为99.2%,2018年为99.6%,2019年1-2季度为99.8%,质量安全指标和营养指标基本与国际水平相当。可以说国内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正处在历史的最好时期。
其次,生鲜乳品质远高于国家标准
去年农业农村部公布数据显示,我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7%以上。另外,2018年农业农村部对3299批次生鲜乳进行监测,乳蛋白含量平均值为3.25g/100g,同比增长0.02%,远高于国家标准(≥2.8g/100g)。规模牧场生鲜乳样品乳蛋白含量平均值为3.36g/100g。
最后,我国生鲜乳标准的乳蛋白含量、体细胞数等优于美国和欧盟
众所周知,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是全球用于衡量生鲜乳质量安全的两个最通用的标准。2018年全国监测数据平均值菌落总数是29.5万CFU每毫升,这个数字明显低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标准。同时,国家优质乳工程制定的生鲜乳标准从乳脂肪、乳蛋白含量、体细胞数要求等方面均优于美国和欧盟,在菌落总数要求方面,与美国和欧盟标准相同。可见,我国生鲜乳中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的控制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如今国货崛起正当时,乳业振兴之路肯定会有坎坷、有荆棘、有风浪,希望中国乳企能不畏艰难,在风浪中稳步前进,傲立潮头!当然,也希望消费者坚定对国货产品的信心,对于一些舆论能够客观看待,理性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