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的起源到尾声,我们都离不开维生素D。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晒太阳,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从而产生维生素D3。但是对于皮肤娇嫩的宝宝和阳光稀少的秋冬季节,应该如何补充维生素D呢?补充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0”开始补充维生素D
据2014年发表的各种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地图来看,无论是孕产妇、婴幼儿、儿童还是中老年人,不足和缺乏率都很高。所以我们要从“0”开始补充维生素D,这个“0”是指从妊娠期开始。那么具体的补充量是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妊娠期
由于胎儿对钙的储存量为30g,而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钙在骨骼中的沉淀,而且有研究表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者,妊娠糖尿病的风险是较高者的1.39倍,更发现补充维生素D对妊娠糖尿病母体的空腹血糖、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有明显改善,且能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几率。所以在妊娠期,妈妈需要每日补充10μg的维生素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婴幼儿期
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但由于宝宝的皮肤娇嫩,过早的暴露于阳光可能会对皮肤造成损伤,再加上季节与居住环境等的限制,阳光照射可能不是6月龄内宝宝补充维生素D最方便的途径。
所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婴儿出生两周后,可以用维生素D3补充剂每日补充10μg。这个补充方法可以一直延续到1岁。1岁后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补充15μg 的维生素D。
学龄前期和青少年期 由于这两个时期是宝贝生长发育和机体免疫快速发展的阶段,所以也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一般情况下,这两个阶段的宝贝应每日补充15μg 的维生素D。
此外,对于成年期与老年期,如果缺乏维生素D对于精神健康、免疫、肿瘤的发生以及骨折等问题均有所影响。在补充量上,65岁老年人应每日摄入15μg的维生素D,其余补充10μg就好。
秋冬阳光稀少,如何补充维生素D?
对于这个阳光维生素,我们在很难接受到阳光时,应该如何补充维生素D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妊娠期 对于处于妊娠期的妈妈,一般建议食补,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因为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如果摄入过量,婴儿可能会发生高钙血症而产生维生素D中毒,所以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即安全又可靠。那么有哪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呢?
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水鱼(如沙丁鱼)、肝脏、蛋黄等动物性食品,而蔬菜、谷类、水果都只含有少量维生素D或不含。
(图片来源于网络)
婴幼儿期
对于婴幼儿期的宝宝,要分为三种情况:母乳喂养儿、奶粉喂养儿和混合喂养儿。
母乳喂养儿 由于维生素D几乎不能通过乳腺,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极低。所以对于母乳喂养儿,一般建议直接补充维生素D制剂。
喂养方式:在母乳喂养前将滴剂定量滴入婴儿口中,然后再进行母乳喂养。如果对每日口服补充维生素D有困难,可以每周或者每月口服一次相当剂量的维生素D3补充剂。如对1岁以内每个周补充一次维生素D的婴儿,那么就要补充70μg;而对1岁之后每个周补充一次维生素D的幼儿,那么就要补充105μg。该推荐剂量对于处在北方地区、秋冬季或梅雨季节的婴幼儿都是基本充足的。
奶粉喂养儿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但如果没有母乳,那么就需要喝奶粉。和母乳有所差异的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维生素D,而且维生素D的含量能够满足宝宝的需求。
混合喂养儿
若母乳不足或在工作,无法做到纯母乳喂养,那么就只能母乳+奶粉混合喂养,那维生素D摄入可能就不足了。由于每款奶粉的维生素D含量不同,所以我们选个奶粉来简单计算。
以某奶粉为例:
维生素D含量为:7.13μg/100g;
若宝宝一天奶量为400ml,其余奶量由母乳补充;
摄入的奶粉量为:每100ml中含有14.1g奶粉,那么就摄入了56.4g奶粉。
说明每日通过奶粉摄入的维生素D约为:4.02μg,那么就需要额外摄入5.98μg的维生素D。
学龄前期
对于学龄前的宝宝,主要分为3种情况:喝儿童奶粉的、喝牛奶的以及没有或偶尔摄入乳制品的。
喝儿童奶粉的宝贝
一般情况下,喝儿童奶粉的宝宝不用担心维生素D摄入不够的问题,因为儿童奶粉的维生素D含量能够满足一个膳食均衡的宝宝。
喝牛奶的宝贝 由于牛奶的维生素D含量也极低,所以如果宝宝喝的是常规鲜奶,那么就需要通过摄入维生素D制剂来补充;如果宝宝喝的是强化A、D的牛奶,那么就不用再额外补充了。
没有或偶尔摄入乳制品的宝贝
这种情况,需要定时定量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制剂。 此外,对于学龄前儿童,妈妈一定要注意宝宝挑食、偏食的问题。
总 结
维生素D对于整个生命而言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膳食以及晒太阳的方式补充,但是对于没有喝奶粉的婴幼儿以及不喝儿童奶粉学龄前期儿童,最好额外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在太阳稀少的秋冬或梅雨季节和北方地区。在产品的选择上,更建议直接选择纯维生素D3补充,市面上维生素D3补充剂常见的有滴剂、片剂、胶囊、软糖类型,其中胶囊和片剂不推荐3岁以下宝宝选择,软糖剂型要注意添加剂和糖分。
此外,一定要保证宝宝奶量的摄入以及膳食的均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