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今年的市场寒冬,让一些渠道型奶粉品牌看不到“春天”,甚至有的直言熬不过这个冬天。以前扎根在下线市场活得还比较滋润的品牌,经过飞鹤、君乐宝等乳企的疯狂收割,只能夹缝求生。
产能过剩加剧,无序竞争激烈
伴随着新生人口红利的式微,奶粉品牌间上演了激烈的“抢人大战”,但从市场需求而言,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另外,主流奶粉品牌对下线市场的进一步抢占,很多渠道型品牌产能过剩的情况还在加剧。
或许这就是不少品牌今年推出儿童粉等全家营养品类的原因之一,调剂工厂产能,减少运营损失,提升增量机会。另外,CBME调研显示,全国婴幼儿人口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怀孕”关键词百度搜索指数均值从2019上半年的6511下降到2020年上半年的5439。
可以预见,明年奶粉品牌之间的“绞肉机式”竞争将更加“你死我活”。
不好的是,市场的白热化导致上到品牌,下至渠道都出现了低价、乱价、窜货的恶性竞争,让一些精心耕耘渠道的品牌,踏踏实实做生意的经销商深受其害,都希望市场回归专业化、秩序化的发展,告别无序竞争。
市场管控缺失,不管不顾不助
在一些零售商看来,乱象丛生中,母婴店最被动。一方面,个别品牌市场管控能力缺失,并且对门店缺乏有效帮扶,为了高增长,大有“隔岸观火”之意;另一方面,有的加盟系统对加盟店不管不顾不助,导致大量的小的加盟店通过窜货撬客来生存;最后,代理商受困于厂家任务,窜货就是清库存的“速效丸”。
对于窜货,有会员留言表示:“现在门店窜货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厂家。某某奶粉在郑州、南昌的货满天飞,厂家不负责回收,不管不问,终端门店看到这个情况,货都不敢去推,既然公司不管不问,那么我的货也窜出去吧,这样就把经销商害苦了,经销商被厂家罚的没有利润,干脆压一批货窜出去,不干了,这就是恶性循环。你厂家管控不严,应该厂家负责回收啊,厂家一句话回收不了,代理商找谁说理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此,有代理商向奶粉圈反馈:“我们是某品牌代理商,库存积压太大,光靠现有渠道消化很难很难。不窜出去放仓库等着临期,窜出去又是罚金,厂家又不能帮忙处理,只能自行想办法。倒货根源在厂家,莫怪市场。”
除此之外,还有品牌的市场操作让门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个品牌n多系列,不同渠道上货不同规格、包装的品牌,控货能力又差,根本不敢主推,还不如找一些控货控价且服务好的“小而美”的奶粉品牌。
兼顾渠道利益,还需要接地气
如果渠道型品牌让下游渠道没了安全感,试问门店还会主推你的品牌吗?因此,不少品牌和笔者沟通时都表示今年重点就是稳价格、稳市场、稳渠道,但还有一些渠道型品牌被市场迷住了眼,认为靠利益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可如今的渠道早已不单纯只靠利益驱动了。
安徽某代理商认为:“主流及潜力品牌必须要做到控货、控价,保证经销商和门店有钱可赚。如果不控,货品满天飞,对于当地门店的销售就是弊端。如果经销商、门店都失去了信心,大家最后都没钱挣,都不愿意卖了,这个品牌就死了。对于市场乱象,品牌方就应该做到零容忍,这样行业才会迈向可持续发展。”
其实从奶粉品牌的生命周期我们可以看到,新品牌层出不穷,少有奶粉品牌能做到长盛不衰。市面上很多发展不错的奶粉品牌都比较“年轻”,抓住了当时的市场机遇,从而乘势而起,苦心耕耘就有了今天的成就。反观一些品牌,在辉煌时期不平衡渠道关系,最终失去了渠道,只能日渐衰落。
身处武汉的母婴行业老兵严刚认为:“除了强者恒强,还会有谁由弱变强,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光大呢?除了聚焦产品、渠道、品牌、资本四个维度,还有一个维度决定着品牌的生与灭,这就是个性。在中国目前的市场人文特征下,品牌特征=企业特征=老板个性。而老板的个性,在于徳的具备、文的拥有、眼的开阔、业的精专。”
笔者也十分赞同严刚的观点,品牌的调性和掌舵人有一定关系,掌舵人的胸怀和格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品牌能走多远。同时,掌舵人的高度也决定了品牌的发展高度,而鼠目寸光只会毁了品牌的未来。
总之,成也渠道,败也渠道,渠道就是品牌的命。渠道型品牌无论在哪个发展阶段都必须兼顾渠道利益,打好市场根基,品牌的进阶之路才会愈加枝繁叶茂。对于能稳住渠道、控住价格、接地气的奶粉品牌而言,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