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消费者的生活逐渐趋于线上化,渠道转型面临加速。母婴店的核心业务——奶粉也受到线上分流的影响,不少门店感叹顾客流失、新顾客难开,实体门店生存发展越来越艰辛。其实,如何破局增长是每一个门店都会涉及的问题。
危机来临,线上增速强劲 线下放缓
近期,笔者在走访门店时,发现不少母婴门店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与部分门店老板交流中,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难题:不仅门店之间的竞争压力大,还要受到电商分流影响,奶粉动销难度明显增加。一家店老板告诉笔者,她在当地的妇幼保健院附近开店已有十余年,由于门店离保健院最近,生意一直挺不错。但近年受到线上影响,以往的优势也不再明显,反而门店效益还在不断降低。
笔者在这家店里一直呆了两小时左右,进店买东西的顾客共有5批次,涉及临时购买奶粉的顾客,还有为宝宝挑选衣服和洗护用品的顾客,以及问了奶粉价格后认为太贵就离开的顾客。其中,一位临时购买奶粉的顾客表示:“平时更多还是在网上买,网上不仅便宜,送的东西还多,家里用的电饭煲、婴儿车都是在网上买奶粉送的。”
(图源于网络)
线下渠道变难其实已早有痕迹,从销售额增速来看,尼尔森数据显示,线上渠道销售额增速从2019年Q4季度开始一直增长,线下渠道在一直下降。2020年Q1季度,线上渠道销售额增速达24.2%;4月和5月增速达26.5%,远超线下的-1.3%增速。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线上电商渠道快速发展,销售额增速强劲,远超于线下整体增速。线下门店要想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消费者“遗忘”,就必须要做出改变:扩大门店优势,吸取先进经验,扬长补短。
危机面前,变革才有生存的机会 痛则思变,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是一成不变还能经久不衰。特别是在今年,进店率、成交率、客单价等都有明显下降,倒逼着母婴店不得不变。在笔者看来,线下母婴门店要谋求长远,做好以下几点必不可少。
第一,量体裁衣,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线上布局。例如爱婴室设置了爱婴室到家和爱婴室微商城;海南南国宝宝上线亲情商城;阿拉小优推出炫萌U选平台;南充乐贝家推出乐粉福利站、乐贝家严选小程序等,依托线下销售网络顺应市场发展。母婴单店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线上服务,例如微信购物、朋友圈等,现在是互联网时代,需要利用互联网工具和平台,提高效率。
第二,做好社群营销,精耕会员制,增强用户粘性。例如孩子王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末,孩子王会员人数超过3300万人,黑金PLUS会员超100万人,会员贡献收入占公司全部母婴商品销售收入的98%以上,可见会员制等社群营销的重要性。
第三,提升专业化、服务化水平。奶粉作为婴儿入口食物,一直都是父母重点关注的品类,特别是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很多父母都希望深入、具体了解一款奶粉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因为实体体验是互联网电商不可替代的,所以必须要提高店长店员的专业化、服务化水平,以高专业水平取得消费者的垂青。此外还可以做奶粉情景陈列等,加强视觉冲击力和线下体验度。
第四,联合品牌举办育儿知识讲座、宝妈交流会等。在育儿时期,消费者对育儿知识、亲子互动等活动的需求急速上升。门店可以通过联合品牌,举办相应活动,深度链接消费者。例如9月19日,登康贝比和澳优联合举办的能宝总动员小小英雄挑战赛&家庭欢乐挑战赛,当天活动就吸引了不少家长积极参与。由此可见,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提高品牌知名度,还可以加强消费者对门店的认可度。
(图片源于网络)
第五,选对产品,完善商品结构。当前,90、95后父母作为消费主力军,更愿意为宝宝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护理,消费需求更加精细、个性。所以门店在实力允许之下,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产品品类,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上奶粉智库查看更多奶粉品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笔者看来,母婴门店必须结合自身发展规律,学习借鉴优质母婴店经验,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再寻找适合自身的方法解决问题,以提高门店抗风险能力。
把握现在,未来有望
据了解,对未来网购和实体店的发展,63%的90后母婴消费者认为网购和实体店都必不可少,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品质、专业、直观是消费者选择线下渠道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因此,笔者建议门店要提高服务力、体验度,以更好地加强消费者忠诚度。
市场发展本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只有“剩者”才能为王。即使目前环境变得艰难,但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守本质,始终保持为万千宝妈认真服务的初心,才有机会更好提高消费者忠诚度,从竞争中突围。
毫无疑问,渠道正处于线上线下融合的大变革时期,市场竞争瞬息万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管门店是进行会员制,微信社群营销,还是完善品类结构、增强专业性,其实都应以积极态度认真应对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努力解决问题,力争做市场最后的“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