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近段时间来全国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便开展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专项检查,笔者了解到各地实体母婴店经营者大都能感受到国家监管越来越严了。就像有导购表示严格的时候一个月检查人员会来两次:“今天政府刚来过了,在特医食品的产品陈列上,我们平时就很注意规范经营。”
食品混放屡被纠,细分品类要更谨慎
在这个销量焦虑的时代,多数老板都认为母婴店的综合能力决定了其在这场行业马拉松中能否走到最后。当笔者进行母婴店场域观察时发现,特殊食品与普通食品分区的细节是检验母婴店专业性的一块试金石。
随着行业中羊奶粉、有机奶粉、A2奶粉、儿童奶粉等细分品类迅速崛起,有的门店长期分区意识不足,便又出现了新的混放特殊食品的现象。例如1月中旬,上海市场所检查中发现有母婴店在店内设有婴幼儿配方乳粉专柜,主要上架销售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但其中却摆放有“4段儿童配方调制乳粉”等普通食品在售。
这一行为已经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特殊食品不得与普通食品或者药品混放销售。”的规定,正在立案调查。
不只是奶粉品类依然容易出现混放的问题,固体饮料类的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也有出现。看似特殊食品与普通食品混放的简单行为,却存在很多隐患。例如,宣城某超市婴幼儿食品销售区同一货架上并列陈列销售有“某品牌益生菌固体饮料”和同品牌的维D钙软胶囊等食品,经执法人员确认属于普通食品与特殊食品混放,已经对该超市立案调查。
陈列背后的较量,处处是专业的体现
以上查处的肯定只是个例,但老话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从走访情况来看,往往区域头部连锁不仅会标识“普通配方乳粉”、“婴幼儿配方奶粉专区”、“保健食品专区”,还会有意识的打造“儿童奶粉专区”、“孕妇奶粉专区”陈列,随着国产奶粉的高歌猛进也增加了“进口奶粉专区”和“国产奶粉专区”。
甚至具有前瞻奶粉品类思维的门店,能做到极具美观性和严谨性,会在婴配粉的基础上细致的按照婴配羊奶粉、婴配有机奶粉等设置专柜和摆放不同品类的场景物品。
这些小心思,让销售场景一步一景,既能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记忆点,同时从市场规模来看,羊奶粉目前规模在100亿左右,有机奶粉在60亿左右,特配粉在40亿左右。品类蛋糕需要共同使劲,多品牌共同助推门店品类,也更利于终端打造自己的奶粉销售标签。
母婴店品类矩阵,尤其是奶粉细分品类一直在盛行,但不得不承认,能不只是应付检查而是想着升级迎合消费习惯的门店还是少数。还是会有个别中小母婴店抱着侥幸的心理,直接将保健食品与其他商品混放,不设专柜标识区;或者不愿了解新品类知识,导致放错产品分类;也有的母婴店经营一些超出自己营业执照上许可范围的产品,比如明明没有申请到经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却有售......
然而越是母婴店不被重视的品类、陈列分区的问题,就越可能像一个定时炸弹。母婴店想要排雷,那就要从主观意识上开始重视起来。
法规只是治标,治本要提格局
在落实食品安全方面,国家始终坚持“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因为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往往针对的都是特殊人群,具有其特殊性。如果将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药品混放,分类不规范,很容易误导消费者选购商品。
《食品安全法》关联条款第一百二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监管只是一方面,门店尤其不能视之如过境风暴,刮过就觉得没事了。还是要增强个人专业能力,要加强母婴店本身了解产品的规范性,对各品类树立正确的认知。例如在细致程度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药店的细致程度,有意识针对部分品类加强规范性,例如奶粉、营养品、洗护用品等和宝宝成长息息相关的品类,就相对于其他品类检查就要更细致。
法律规定是最低要求,只是治标,行业需要从业人员有责任心、有爱心,这才是治本。而清晰的陈列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为她们减轻选品压力,缓解选品焦虑,这是有自我要求的终端顺其自然的考虑,也正是基于此,母婴零售生意才有望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