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2021年的第二季度已经开始,但很多门店新客进店率下降的问题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迎刃而解。有代理商向笔者表示:“市场走访的过程中,一季度不少门店日子特别难熬,有的2个月竟然没有一个奶粉新客,真是意料之外又觉情理之中!”
01 推新能力弱,渠道推力在式微
2个月门店没有一个奶粉新客,为什么代理商朋友会认为是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事情呢?一方面无论连锁还是单店在大环境之下,都存在新客进店率减少的情况,只是程度不一;另一方面让代理商意料之外的,就是市场和消费者在更新迭代,但有的门店竟然还没有转变思路。
据了解,很多渠道今年一季度基本下滑30%。奶粉品类作为母婴店的“命门”,为了更大程度的稳住销量,有门店还计划着用奶粉价格战、促销战的手段去留住客户。长远看,如果门店只靠低价模式去吸引消费者,无异于饮鸩止渴。
就如奶粉圈&奶粉智库创始人刘磊在精耕中国·2021中国母婴渠道峰会上所言:“今天我们的顾客变了,但门店员工没变,老板的思维没变,我们就无法真正匹配顾客的一些需求,所以顾客在这过程中切换。今天顾客接受各种信息渠道的教育,忠诚度在降低;顾客有创新的想法,引导难度在提高。”
我们说没有流量就没有销量,没有销量谈何发展?对此,笔者也非常认同刘总的观点,有些门店其实并不弱,但就因为后知后觉,没有灵活应变,及时调整运营模式,导致其在消费者粘性、新品推荐等方面的能力逐渐跟不上消费者的快速变化。
02 全方位打击,中小品牌难招架
当然,影响消费者进店率的因素除了渠道推力,还有品牌拉力。奶粉市场正在加速分化,大吃小、强吃弱、强强博弈的势头越来越盛,并且主流品牌的降维打击,让有的中小品牌在夹缝中求生逐渐变得无路可走。
从渠道端来看,以飞鹤、君乐宝、伊利、澳优等为代表的主流品牌不遗余力的加大渠道精耕,诸如飞鹤从2019年举办50万场线下活动到2020年的70万场活动,这种大手笔的投入力度和魄力早已拉高了渠道竞争的门槛,敢与之直接竞争的中小品牌无异于螳臂当车。
从营销端来看,大品牌的营销战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但小品牌少有动静,从营销策略上就落了下风。据CTR数据显示,今年2月电视广告刊例花费同比增长51.5%,其中蒙牛、伊利、君乐宝等多个婴幼儿奶粉品牌花费增长,诸如君乐宝广告花费同比增长48.7%,伊利同比增长32.4%,蒙牛同比增长23.8%。
从消费端来看,主流乳企在消费者心智占领上更有竞争优势,诸如飞鹤的“更适合中国宝宝”,伊利金领冠的“中国专利配方”,君乐宝的“鲜活奶粉”,优博瑞慕的“臻稀乳清蛋白”,海普诺凯1897的“荷兰进口高端奶粉”等等。
从产业端来看,大乳企还在奶源、工厂、资源等方面发力,持续夯实自己的护城河。例如佳贝艾特、蓝河、蓓康僖等品牌在持续优化羊奶粉产业链;飞鹤、伊利、君乐宝等乳企不断完善优质奶源的布局蓝图。
综上,马太效应之下,有的奶粉品牌原地踏步,有的勇往直前,有的渐趋消亡……因此,门店或品牌2个月没有一个奶粉新客的局面或将常态化,甚至加剧!
03 消费者变了,坚持聚焦化战略
那是否意味着小品牌没有机会了?在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95后市场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他们不遵从于大品牌的品牌化,有些妈妈喜欢小众,有个性化的品牌,我觉得这个市场还是多元化的市场,小企业是有机会的,但前提是我们怎么去建立拉力,怎么去做好推力,怎么做好维护渠道的利益,这些都是重点。”
确实,品牌发展到任何一个阶段都得定好位,把好向,坚持聚焦化战略,把握重点工作,通过“兵、马、钱、粮”的资源聚焦进行渠道精耕、品牌精耕或用户精耕。
另外,对于母婴店的转型升级,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母婴店在定位上一定要清晰自己的工作重心,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品牌方把品牌落地,把资源落地,把服务落地,母婴店一定是在补品牌方渠道深度的短板。”
如今,奶粉市场已经步入专业精耕的新征程,无论品牌还是渠道都需要去主动破局,去变革创新,增强自身的核心优势,否则就会逐渐被消费者放弃,被市场淘汰。
比奶粉,查品牌,看评测,上奶粉智库!www.naifenzhi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