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上半年海关未准入境乳粉及营养品,帝斯曼、雀巢、达能、特福芬等都中招!

作者:李妍玲
2021-07-30

食品抽检的情况能很好地反映一个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安全质量,相比婴配粉目前高标准严要求的生产,营养品行业尚处在一个较为混乱的阶段。近日,奶粉圈就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发布的“6月全国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中的营养品及乳粉情况为大家做了报道。今天,笔者将对上半年全国未准入境的营养品及乳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方便大家了解营养品市场的同时,希望相关生产商/运营商在生产经营加强合法合规,渠道商在选品上加以警醒和警惕。



微信图片_20210730092718.jpg

70家生产企业超160款产品未批准入境

近30%来自这个国家


笔者梳理了今年1-6月全国未准入境的食品信息,从中筛选出了涉及乳制品(主要以乳基原料及乳粉为主)及营养品相关的162批次产品信息,共包括70家生产企业的维他豆奶、脱盐乳清粉、羊乳清粉、儿童粉、DHA藻油、益生菌、蛋白粉、矿物质补充剂等产品类别。每月具体情况如下。



一方面笔者发现,根据抽检实际情况,每月未准入境乳制品及营养品产品批数不一,比如2月只有超11批相关产品未准入境,而3月有超39批相关产品未准入境、6月有超38批相关产品未准入境,呈现一定的不规律性。


另一方面从未准入境产品产地来看,上述162批次产品分别来自29个国家及地区,其中有45批次来自美国,占比27.8%;其次是意大利,有19批次,占比11.7%;接下来是新西兰,有15批次,占比9.3%;中国香港有14批次,占比8.6%。可见,美国是我国进口营养品相关产品较多且品类较丰富的国家,比如帝斯曼、健安喜、UN优恩、斐尔特、Natrol、宝素康等均有相关进口产品来自美国。


未准入境产品产地占比分布图

微信图片_20210730102549.png

注:1、英国、瑞典、葡萄牙、马来西亚、拉脱维亚、韩国、哈沙克斯坦、丹麦、白俄罗斯、奥地利均各有1批次产品未准入境。2、匈牙利、土耳其、瑞士、南非、捷克、加拿大均各有2批次产品未准入境。


微信图片_20210730092718.jpg

超1/3未准入境,竟是因为这项原因


并且从海关给出的未准入境原因看,上述162批产品中有60批因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从而未准入境,占比37%;有39批超范围使用了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占比24%;有25批标签不合格,占比15.4%;还有8批次产品因超过保质期,从而未准入境。


未准入境产品未准入境原因

微信图片_20210730102601.png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有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技术性问题,比如水分超标、菌落总数超标/产生霉变、某添加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等;也有入境条件相关的基础性问题,比如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标签不合格、包装不合格等;还有一些常规但很关键的问题,比如超过保质期,试想都已经超过保质期了,难道厂家或进口代理商都没有发现?可以说,这些问题一方面体现了产品质量的层次不齐、各国之间标准的不统一,另一方面体现了进口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比如就保质期,1月宁波井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从美国进口的Natrol褪黑素速溶片、从德国进口的BtonicRosaSpirit复合维生素B胶囊以及从瑞典进口的Cawells铁补充片因超过保质期而被海关拒绝入境;5月上海虎桥进出口有限公司从德国进口的艾瑟尔热处理风味酸乳更是有17253千克超过保质期;6月,帝斯曼3批次DHA产品也因为超过保质期被海关拒绝入境。


再来看看其他,3月广州爱适贝贸易有限公司从德国进口的特福芬有限公司的一批次爱思贝婴幼儿有机斯佩耳特小麦粉因水分超标未批准入境;5月,一批次双城雀巢有限公司从法国进口的甜乳清粉产品发生霉变未批准入境;6月达能旗下美林Mellin婴儿辅食因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被拒入境,等等。


总的来看,上半年有超3.2吨的产品因为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而被海关拒绝入内,有超4.7吨产品因标签不合格而被海关拒绝入内,有超14.2吨产品因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而被海关拒绝入内,有超19.7吨产品因某添加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而被海关拒绝入内。


微信图片_20210730092718.jpg

加强抽检、监管

助推营养品趋于规范化发展

毫无疑问,随着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近两年,大家对营养品的关注度持续加强,但是不可否认,营养品市场仍处于相对混乱阶段,没有迎来规范化发展,行业标准、产品标签等问题亟待解决,并且相较国产营养品,进口营养品在消费者的认知中更强,所以对进口营养品监管和抽检的加强,无疑有利于国内营养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正如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当下伴随母婴行业的发展、奶粉毛利率的下降,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专业营养板块,特别是大众营养品领域。从现在国内营养品市场来看,主要还是以进口产品为主,本土的营养品从质量、技术、品质等各方面还是要差一些,海关抽检按照国家标准将有问题的产品不批准入境,一方面出于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统一部分国内没法跟踪的产品标准。”


回溯婴配粉行业发展,我们也可以看到伴随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监管抽检的加强,一个从混乱无序到井然有序的阶段性过程,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现在的营养品市场很像是2014、2015年的婴配粉市场,而未来相信营养品也必将迎来标准建立、制度规范的崭新时代,只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而其中又会出现多少优胜劣汰、机遇挑战,是谁也说不准的。


“对于营养品这种专业营养领域,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但其未来或将参考婴儿配方奶粉、保健品蓝帽子的发展,只是可能还得需要几年时间”,宋亮补充道。而这其中,国家政策、协会团体、包括奶粉圈&奶粉智库等行业媒体都将发挥各自作用,以推动营养品行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作为中国权威的奶粉产业全媒体,奶粉圈&奶粉智库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婴配粉市场的规范化发展,而在营养品板块,奶粉圈&奶粉智库也将继续拓展,为营养品市场的规范化发展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

来自:奶粉圈
分享
0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