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蒙牛发布2019年半年报,营业总收入以及净利润实现“双丰收”,但随之而来的是蒙牛股价下跌了5.82%,领跌一众蓝筹股。不仅如此,蒙牛还面临着与伊利的激烈竞争、现金流恶化以及流动负债增高等一系列问题,距离“双千亿”的目标还差得很远。
8月28日,中国蒙牛有限公司(2319.HK)(下称“蒙牛”)发布半年报,蒙牛在2019年上半年的营业总收入达398.57亿元,净利润20.77亿元,实现了双丰收。但从2019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增速来看,同比反下滑了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也被市场解读为净利润增长出现瓶颈,当天股价领跌一众蓝筹股。
2017年蒙牛总裁卢敏放曾放出豪言,要在2020年实现“双千亿”这一目标,即销售额破千亿,市值破千亿。然而,以蒙牛今年上半年的增速,显然距离“双千亿”还有一定的差距。
与伊利“相杀”多年
公开资料显示,蒙牛成立于1999年,并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公司主要生产及销售优质乳制品,包括液体奶产品(如超高温灭菌奶(UHT奶)、乳饮料及酸奶)、冰淇淋、奶粉及其他产品(如奶酪等)。
随着光明乳业日益势弱,国内乳企中渐渐演变成了蒙牛与伊利双雄争霸的局面。财报显示,2018年蒙牛的总营收为691.68亿元,而伊利则高达795.53亿元,甩下蒙牛百亿元。
就奥运会合作项目上来看,伊利就一直力压蒙牛,相伴奥运会走过了第14个年头。并且,前不久在2022年冬奥会的竞争上,伊利再一次成功竞标,成为了北京2022冬奥会官方乳制品唯一合作伙伴。
不过,蒙牛在加入奥运会品牌赞助方面并不甘示弱,正面很难突破,那就曲线救国。6月24日,国际奥委会、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和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于瑞士洛桑签署了奥林匹克历史上首个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协议,合同2032年到期,长达12年之久。
如此,蒙牛也成为了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相比之下,伊利仅是2022年单届奥运会的合作。
此消息一放出,伊利便发布了千字声明控诉蒙牛破坏冬奥大局。
声明中称:这与国际奥委会已授权给北京冬奥组委的“乳制品”类别相冲突,有违奥运公平、公正、平等参与的原则,破坏了北京冬奥组委的市场开发自主权,侵犯了北京冬奥会合作伙伴的正当权益。上演了奥运史上最大的丑闻。
业绩增长进入瓶颈期
据2019年半年报显示,蒙牛营业总收入达398.57亿元,同比增长15.61%。其中液态奶收入同比增长14.4%,奶粉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8%,而冰淇淋收入同比下跌2.4%;实现净利润20.77亿元,同比增长32.97%,净利润增速下滑了5个百分点。
关于净利润增速下跌的原因,发现网向蒙牛发出采访函,可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不仅如此,蒙牛的现金流也出现恶化。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蒙牛的现金净流入额为26.4亿元,而2018年则有34亿元,与2018年同期下降了22.4%。
对此,蒙牛解释称,是由于预付原料鲜奶款较去年同期增加以及销售分子公司的销售占比增加,导致应收账款以及票据上升所致。
现金净流入额减少,资本支出也随之增加。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的资本支出为21.42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6.66亿元,同比上升28.6%。对此,公司表示,主要是用于建设和改造生产设备,增置生物资产以及股权投资所致。
根据半年报数据,蒙牛的总流动负债为349.64亿元,2018年的负债金额高达251.09亿元,同比增加了39.24%,主要是由于持有待售的负债增加了103.14亿元。
在2019年蒙牛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蒙牛总裁卢敏放公开表示,2019年上半年,蒙牛收入增长15.6%、利润增长33%,均明显好于市场预期,这份完美的期中成绩单证明了蒙牛在继续保持高质量的发展。
但事与愿违,卢敏放眼中的“完美”,投资者却并不买账。自8月28日发布半年报以来,蒙牛的股价就开始下跌。
Wind数据显示,蒙牛于8月28日的收盘价格为每股33.45港元,而29日收盘价格则为每股31.5港元,日内跌幅达5.82%,市值蒸发了77亿港元,领跌一众蓝筹股。
据此,瑞信将蒙牛乳业评级由跑赢大盘下调至中性,目标价每股31港元。
表面看来,蒙牛营收净利润双丰收,但被竞争对手伊利甩下百亿营收,想必此刻蒙牛的心里也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