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一则“2.5万罐‘特益膳’固体饮料冒充特医配方奶粉,涉事企业被重罚1452.6万”的通报,这让固体蛋白饮料冒充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奶粉再次成为业内焦点。
任重道远,“特别”门槛仍需跨越
婴幼儿食品关乎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一举一动都会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然而,正如每个行业发展初期都会经历的无序、混乱,特配粉领域也不例外。
近几年,在利益的驱动下,总有不良企业铤而走险,固体饮料假冒特配粉事件频频发生。但任何生产销售假冒婴幼儿配方食品的违法行为都必须遭受严厉打击。此次被罚没的2.5万罐“特益膳”,就是很好的反面教材,需要行业加以重视、警醒。
为规范特配粉行业有序、健康发展,2016年7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布实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2017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成立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2019年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等等。
此外,行业协会也在不断发力,规范母婴特殊食品引导,加强市场监管标准。继上海之后,近期,四川省召集全省优质头部母婴连锁、品牌、企业,就规范母婴用品店特殊食品规范经营行动“诚信店”创建指导标准。
在国家、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努力之下,特配粉领域监管逐渐完善。8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1年上半年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显示:抽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291批次,全部合格。
然而,特配粉作为专业要求极高的行业,现今,仍有多道门槛需要跨越。多年来,假冒特配粉事件之所以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与真正的特医食品太少、消费者认知存在盲区有很大关系,为此乳企责任重大!
(图源:网络)
纵观特配粉行业历史发展轨迹,虽面临诸多困难,但由于其身后还未完全开发的刚需市场,丝毫不乏乳企青睐!
前景广阔,“特别”需求潜力巨大
近年来,受环境、饮食等诸多因素影响,特殊体质的宝宝越来越多。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发起的《中国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2岁以下家长自报曾发生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疾病症状的婴幼儿比例高达40.9%,0-24月龄婴幼儿各类型过敏性疾病的现患率为12.3%。
另外,近期,奶粉圈在走访渠道时,也听到不少店员反映“现在很多宝宝从一出生就是过敏体质,尤其是乳蛋白过敏的特别多,还有乳糖不耐受的、早产的,我们有很多顾客都在吃特配粉,而且都是长期吃。因为市面上特配粉一般就那么几款,也不存在换奶粉的问题,有时候,门店的特配粉比普通奶粉还要畅销,经常要提前预定。”
基于消费群体的特殊性和刚需性,虽然消费人群小众,但特配粉领域发展前景一直被看好。据统计,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在100亿左右。伴随行业、品牌、门店持续的消费教育,消费者意识不断觉醒,国人对特配粉的了解愈加深入,接受程度也在提高。特配粉市场“需求”潜力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把握机会,主流乳企加速布局
区别于普通配方婴幼儿奶粉,特配粉是专为代谢紊乱、消化吸收障碍或有疾病状况的婴幼儿研制。比如,适用于0-12月龄宝宝的有:无乳糖配方奶粉/低乳糖配方奶粉、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奶粉/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早产/低出生体重配方奶粉、氨基酸配方奶粉、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奶粉等。
据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显示:目前,已发布的特医食品注册批件(决定书)待领取信息有100款,其中针对0-12月婴儿的特配粉有39款,针对1岁以上人群的特配粉有61款,仅有78款能在特医食品信息查询平台查到注册号,特配粉产品的稀缺性可见一斑。
由于我国特配粉起步较晚,当前还处于发展初期,相较普通牛奶粉“红海”厮杀、竞争惨烈,特配粉领域尚处于“蓝海”阶段。除雀巢、雅培、达能、美赞臣等外资乳企,近年来,飞鹤、伊利、圣元、澳优、宜品、雅士利、贝因美、爱优诺、明一等乳企也在加速布局特配粉领域。
(据奶粉圈不完全统计:100款通过配方注册的特配粉)
比如:2021年4月25日,飞鹤通过注册的蓓舒消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食品、明一通过注册的安尼尔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食品、宜品通过注册甄而蔼特殊医学用途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食品,以及澳优通过注册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食品;以及早在2018年3月13日和2019年12月4日,贝因美通过注册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食品和圣元通过注册的优博安能特殊医学用途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食品。
总之,当前入局特配粉门槛较高,蓝海正蓝,对于未来想要寻求差异化突围、着手细分品类的乳企来说,特配粉前景广阔。但要想特配市场更好发展,需要国家政策、品牌、渠道共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