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PK“老国标”?如何辨别奶粉真假?奶粉为什么会结块?宝宝便血怎么办?

作者:涂宇露
2023-08-04

随着新国标的实施,大家对于“新国标”与“老国标”奶粉的区分,还有很多疑问。此外,关于奶粉真假担忧、奶粉结块以及宝宝便血问题也引得众多家长关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答案吧~



微信图片_20230802134504.jpg

奶粉"新国标"PK“老国标”


随着新国标奶粉的陆续上市,怎么区分“新国标”与“老国标”这一问题已成为众多宝爸宝妈的新困惑。其实,在选购奶粉时重点关注这几点就能很好解决该问题。


1.营养成分变化:新国标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营养素含量的最小和最大限值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从含量上来看,1、2、3段配方奶粉中维生素D的最小含量翻倍增加;


微信图片_20230804133951.png


从比例上来看,新国标专门增加了2段产品乳清蛋白含量的要求,使乳清蛋白占总蛋白的40%及以上;同时,新国标也新增了2、3段乳糖的含量占比要求,即1、2段奶粉乳糖需满足“占碳水化合物≥90%”的要求,3段乳糖则需满足“占碳水化合物≥50%”。


另外,新国标还规定了2、3段配方奶粉中亚油酸的高限,α-亚麻酸的低限以及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比值,且各段位保持一致;另外DHA和ARA的单位也从百分比变成mg/100g。


微信图片_20230804133955.png


2.分段标准:以前,二段和三段配方奶粉共用一套标准。但新国标下,每一段配方奶粉都有独立标准。1、2、3段奶粉的执行标准号分别是GB 10765-2021、GB 10766-2021、GB 10767-2021。


微信图片_20230804133958.png

以3款3段奶粉标准号为例


3.强制添加成分:新国标将婴儿成长发育所需的胆碱、硒、锰等作为一、二段配方奶粉中的必需成分。其中,新国标将胆碱在3段的添加量翻倍。


4.生产日期:新国标在2023年2月22日正式实施以后,老国标产品就不能再生产。


怎么辨别奶粉真假?


奶粉作为宝宝除母乳之外的重要“口粮”,真假问题备受关注,但随着国家对奶粉市场持续的严格监管,这个问题的敏感性有所降低。不过囿于市场的庞杂,还是可能会出现“意外”。


谨慎起见,宝爸宝妈在日常选购奶粉时,应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不仅有丰富的产品可以进行选购,还能保证奶粉货源的可靠性,也能向店员索要相关产品的质检报告等。除在正规渠道购买之外,宝爸宝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看包装


真奶粉的包装是完好无损,封口平整,在奶粉包装上有清晰的印刷图案,明确清晰的生产日期、产品配方和企业信息等必要的文字说明。


2.扫溯源码


家长在选购时可扫描罐体的溯源码,查看奶粉生产日期、批次、生产者、生产许可证、配料表等信息。除此之外,溯源码还支持查看奶粉诚信评价、消费者指南信息、质检报告等信息,帮助辨别真假。


微信图片_20230804134001.png


此外,消费者还可通过查追溯码、物流码、商品条形码等防伪标签验明真伪。


微信图片_20230804134004.png

3.辨感官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可以通过试手感、辨颜色、尝口感、闻气味、看溶解等方式来辨别奶粉真假。比如真奶粉有乳香味,劣质的奶粉香精味很浓,又或是没有一点香味,那么这种奶粉的脂肪和蛋白质很可能连最起码的指标都未达到。



奶粉为什么会结块?


奶粉的结块有两种情况,一是团块比较小且易松散,二是大量坚硬团块。一般出现这2种情况有以下原因:


小块且松散的团块


奶粉本身比较干燥,且颗粒较小,彼此间产生静电,在吸附力的作用下易形成团块。摇一摇或者用勺子戳一戳就松散了,不用过于担心。


微信图片_20230804134007.png

(左图:小块且松散的结块 右图:大量坚硬的结块)


大量坚硬的团块


若出现大量坚硬团块且颜色偏暗无光泽,可能是运输时出现碰撞,或是奶粉罐在储存过程中掉落导致罐体出现破裂,空气进入罐体,奶粉吸水而变质结硬块。遇到这种情况应拿上购买小票进行退换货。


长时间开罐后出现大量结块


婴幼儿配方奶粉是一种高营养的食物,很容易吸水、受潮、起坨,尤其是开封过久或者没有正确保存(比如没有及时合上盖子)就容易结块。这种情况家长要注意开罐时间,不要给宝宝食用开罐时间超过一个月的奶粉。



宝宝便血怎么办?


日常生活中,宝宝便秘很常见,大便带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那什么样的大便带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呢?


医学上,便血是指血液经肛门排出,大便多表现为鲜红、暗红、或果酱样便。

哪些情况下会造成便血?


消化道疾病:宝宝便秘时,在排便的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肠道而导致肛裂出血,一般这个时候大便和血不相混,严重者可见鲜血滴。


全身性疾病:如感染性腹泻、败血症等,可使宝宝的大便出现粘液、血丝。


过敏性肠炎:常由牛奶蛋白、大豆蛋白、谷物、海产品等多种过敏原诱发便血。


假性便血:有时因吞入来自消化道外的血液也可引起“便血”,比如新生儿吞入母亲产道的血液或者妈妈乳头破裂出血情况下吸食了乳汁;又或是宝宝服用铁剂,导致小肠黏膜受损、肛裂、痔疮等,这些情况下都可能会便血。


小儿出现血便后,家长要及时带患儿到医院诊察,以便医生判别血便性质并及时做治疗。


在排除一些急性的情况后,家长们也可通过调整宝宝饮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等方法来缓解便血症状。


以上是文章的全部内容,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奶粉和宝宝生长发育的相关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责任编辑:利佳洵)

来自:奶粉智库
分享
2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