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电商狂欢节即将来临,近期,各大电商平台已纷纷启动热烈的预热和造势活动,为即将到来的6·18造足声势。与此同时,奶粉圈发现,就在618大促前夕,电商风云突变——5月8日,淘宝天猫平台率先宣布取消传统的预售环节,随后,京东、快手也纷纷宣布取消预售模式。不少网友直呼:电商也卷“疯”了!
至此,深受各大电商青睐的“预售模式”黯然退场。
现象背后不禁引发了系列思考——为什么电商要集体取消6·18预售?对母婴行业有何启示?今天,我们一起看看。
首先来看,此次各大电商取消的“预售模式”到底是什么?
电商的预售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先支付商品定金,产生订单,再进行商品的生产、运输、流通与销售,后续还衍生出了多种大促玩法。正因如此,原本的预售模式具有降低商家的经营风险和仓储成本,增强平台的吸引力的作用。现如今,取消预售模式后,消费者可直接进行商品购买,无需先付定金,避免了复杂的促销规则,也提升了消费体验。
那么,为什么曾经风靡的“预售模式”,如今却被各大电商所抛弃?
1、消费两极化,消费者精致且精明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消费者观念的演进,市场环境逐渐从“能买贵”转变为“怕买贵”。“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具性价比”“穷鬼套餐”等调侃也随处可见。由此可见,消费者行为趋于理性化。
2、预售模式问题滋生,电商亟需“减负”
与此同时,预售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23年对投诉情况的分析指出,电商预售模式中普遍存在尾款涨价、预售商品不保价、赠品承诺不兑现、发货时间延迟、规则混乱以及最低价不真实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消费者对预售模式的信任度逐渐降低,对预售开始“不买账”。在此背景下,电商若再不做出改变和调整,删繁就简,回归用户本质,将面临更大损失。
3、存量竞争下,电商“不做改变就要挨打”
电商行业目前已步入存量竞争阶段,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用户规模亦趋于饱和。然而,在这一背景下,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凭借“直接开门售卖”“仅退款”政策及高性价比策略,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因此,今年618淘宝天猫取消预售背后,除了回归用户、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外,更是为了防止潜在消费者在预售期内转向其他电商平台,保住平台用户。
电商的本质依旧是零售,母婴店的本质,也是零售。
那么,具体来看,电商集体取消6·18预售模式背后,能给到母婴行业何种启示?
其一,紧跟消费者、拥抱消费者。
在精明消费的时代,消费者日益注重通过理性的选择提升生活品质,也更倾向于追求简单、真实、持久且安全的商品,同时,这一消费趋势正成为市场的主导逻辑。因此,电商行业必须紧跟消费者步伐,真正拥抱消费者、回归消费者。
具体到母婴行业,精准把握消费者的变化至关重要。深入理解当代父母的育儿观念、生活日常和购物偏好,构建精细化的用户画像,并据此调整战略,提供贴合需求的商品与服务,是母婴行业实现价值创造、穿越市场周期的关键。
其二,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今年预售模式的取消,标志着电商平台在营销模式和消费者体验上将迎来新变革。可以预见,今年的618,各大电商将在各个维度上进行创新,持续激发消费者的热情、满足多样化的场景需求。
母婴行业也是如此,竞争激烈的当下,需以创新驱动,特别是在品牌营销、产品动销上,要结合消费者变化,做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更多元的场景、更极致的服务,找到差异化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点。
其三,刀刃向内、练好内功。
从电商纷纷取消618这件事上,我们不难看出当前线上市场的增长已显现疲态,并非外界所乐观预期的“线上机遇无限”,因此,母婴渠道无需过度紧张电商对线下的冲击,核心还是在于夯实内功。此外,预售模式的取消对一些规模较小、供应链能力相对较弱的商家而言,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果缺乏足够的内功,也难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母婴行业同样应当警醒于此。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最好的抗风险策略便是持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母婴行业需要调整策略,沉下心来,加强内功修炼。这包括在供应链上进行优化,确保稳定高效的商品流通;在专业服务上不断提升,提供更为周到细致的客户体验;在产品上精雕细琢,打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产品;在营销和动销方面下足功夫,创新策略,吸引并留住消费者……
最后,我们还要看到,在存量竞争的时代背景下,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用户规模趋于稳定,零售业务的增速也逐渐放缓。无论是电商还是母婴行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就必须关注消费本身,少点套路,多点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