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表弟家,家中有一岁宝宝的他突然问我:“中国的牛奶是不是要少喝?网上说我们的国标低得很。”他这么一问让我十分诧异,我瞅了眼放在角落的牛奶盒,心中有了一个大概。平时从不关心生活琐事的他这一次居然主动问我,可见网络舆论的力量多么具有杀伤力。正好月初参加了伊利“品质鉴定官”的活动,我特别希望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能把中国奶业的真实样子展现给大家。
此次探寻之路目的地是内蒙古。众所周知,奶源是品质的基础,全球公认的黄金奶源地虽然不是特别多,但必须得有内蒙古。之前奶粉智库讲过,世界上最好的牧场集中于南北纬40-50°区间的温带草原,而内蒙古正好地处北纬45°,拥有13亿亩天然草原,3000万亩人工草地,是中国最优质的奶源产地之一。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历史悠久的畜牧传统,内蒙古诞生了像伊利集团这样的中国大型乳企。
从挑选到饲养,优中取优只为优质鲜奶
《中国奶业年鉴》显示,2010年,我国养殖1-4头的奶牛养殖户比例为26.42%,20头以下的养殖户比例为53.51%,100头以上的养殖户仅为30.6%。因此,有一些消费者对中国奶业的刻板印象也许还停留在10年前的家庭式散养、人工挤奶的落后式经营阶段。
图源于网络
其实不然,在国家政策扶持、中国乳企砥砺奋进的作用下,今天的中国奶业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了规模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笔者在参观了伊利集团·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后,对中国奶业的蓬勃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体会。在这里伊利的规模化、智慧化养殖就是中国奶业的一个缩影,让作为“品质鉴定官”的我们看到了中国奶业从弱到强,从落后到先进的跨越式发展。
为了一杯健康好奶,伊利在2008年打造的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已经全面推行智慧化管理,能实现奶牛养殖及牧场管理各环节信息可查询,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并且这座智慧牧场从牧场选址、饲养环境、饲草种植、奶牛饲养、健康管理、挤奶贮存、原奶运输、原奶检测等8个环节都进行了严苛的把控,以此来保障原奶品质。
以奶牛饲养为例,我们参观的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养殖了7000多头奶牛,属于大规模集约化牧场。据基地负责人赵国梁厂长介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伊利牧场都是规模牧场,都有远程智慧管理系统,从奶牛的挤奶、起居、饮食、健康等方方面面面都能进行智慧管理。同时,为了保障原奶品质和确保原奶的持续供应,牧场会根据各地气候差异为各牧场匹配适应性最好的优质良种奶牛进行饲养,一头牛一天的生活费高达70元,并且一天只需要早、中、晚挤奶3次,工作3个小时。一年中还有长达两个月的休假时间。
大家到园区正好赶上早上十点多的奶牛挤奶时间,一头头牛非常有秩序的在转盘式挤奶设备上上下下,俨然一群训练有素的“绅士牛”。厂长分享道:“瑞典利拉伐公司供应的转盘式挤奶设备一次能实现60头牛同时挤奶,每10-12分钟设备旋转一圈。奶牛进入转台时感应门自动识别牛号,能准确记录每一次的产奶量,泌乳结束后自动脱杯,原奶从挤出来的那一刻就直接通过管道通往运输车了。”确实,在现场我也只看到一两个‘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在辅助操作,全过程中大家都接触不到一滴原奶。
看着在挤奶过程中怡然自得的奶牛,我不禁产生了疑问,如果奶牛生病了可怎么办?讲解员介绍,伊利牧场的奶牛都有独一无二的耳标,通过扫描耳标就能精准、及时、迅速的了解到奶牛健康状况,并且为了奶牛能够健康舒适的生活,还给奶牛配备了音乐厅、浴室、按摩室和干燥、清洁、松软的卧床。
在牧场了解到,为了让奶牛得到更好的休息,厂长每天都会亲自用自己的膝盖去跪在奶牛的卧床上去感受奶牛卧床的松软度,他认为膝盖是人体中最敏感的部位,这样才能更好感知。在笔者看来,中国奶业的快速发展正是有了这样一群怀揣工匠精神的中国乳业人在追求卓越品质的道路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从牧场到餐桌,层层把关只为品质安全
当然,要想保障产品从牧场到餐桌的品质安全,除了拥有优质的奶源,还需要严苛的品控。参观完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我们又来到了伊利集团·奶粉全球样板工厂——内蒙古金海伊利乳业。工厂于2008年7月正式建成投产,总投资人民币6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500亩。生产工艺采用干湿法复合工艺,日产奶粉160吨,年均产量为6万吨。
那么,伊利的奶粉全球样板工厂到底有哪些优势呢?讲解员详细介绍了生产能力、生产技术、工艺设备、节能环保、质量管控等5大优势。例如工艺设备,截止到2019年,伊利在检验设备投入方面累计达到了7.4亿元。在生产工艺方面,工厂采用全自动精准配料、膜过滤冷除菌、五效降膜蒸发、二氧化碳充添、细粉塔顶附聚、卵磷脂喷涂、惰性气体保护等多项成熟的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分别引进瑞典Tetrapak、丹麦NIRO等国际知名公司,所有生产过程实现全自动化,杜绝人为因素干扰,保证了奶粉的质量安全。
在这里,我也更加全面的了解了伊利的质量管控“三条线”。在检测过程中,伊利在国标线的基础上,提升了50%的标准,制定了企标线;又在企标线的基础上,提升了20%的标准,制定了内控线。企标线严于国标线,内控线严于企标线,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管控能力。
另外,在原料质量控制方面,伊利一直执行严于国家标准的极为严苛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不仅增加了众多质量控制指标,而且对每项指标设定了极为严格的限量值。以生鲜牛乳质量控制的部分指标为例,伊利比国家标准多增设了5个卫生指标,同时对多项指标根据夏季和冬季作了明确规定,明显高于国家统一标准要求。
我在工厂了解到一组数据,比如蛋白质,2015年伊利生鲜乳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3.18,2020年上半年为3.28,欧盟标准为2.9;比如微生物(菌落总数)水平,2015年伊利为4.45万,2020年上半年为1.77万,欧盟标准为≤10万。从2015年至今,在生乳蛋白质、脂肪、菌落总数、体细胞等方面伊利的标准均高于国家标准,并且符合欧盟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蛋白质、脂肪和菌落总数的标准上,中国的生鲜乳国标(GB19301-2010)并不一定比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低。例如蛋白质,中国要求≥2.8g/100g,国际法典委员会标准、美国、日本都是无要求;例如脂肪,中国要求≥3.1g/100g,国际法典委员会、美国、日本也是无要求;例如菌落总数,中国要求≤200万cfu/ml,否则拒收,而国际法典委员会无要求,日本是400万/ml,欧盟虽然是≤10万cfu/ml,却是计算两个月的几何平均数,每月至少两个样本,并不是拒收标准。
这些数据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国内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在不断升级和优化,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奶业的自信和底气,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奶业的未来将更美好。
从突破到创新,精益求精只为中国宝宝
参观完伊利奶粉全球样板工厂已是下午两点多,随即我们进入了当天的最后一个环节,与伊利集团副总裁赵昕、伊利集团总裁助理云战友博士等相关领导进行面对面交谈。在现场,通过赵昕、云博士的相关介绍和展示,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了伊利对产品品质的坚守和不懈追求。
历经多年的默默耕耘,中国奶业厚积薄发,实现了从创新跟随到创新引领的角色转变,身后正是有了伊利等乳企的不间断努力和助力。无论是从规模化牧场和奶源基地的建设、智慧化工厂生产、自主科研创新还是全球化资源整合,以伊利为代表的中国乳企都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以自主科研创新为例,从2003年至今,18年来伊利从未停下对母乳营养的探索。在大量母乳营养成分数据的支持下,伊利突破一个又一个的创新瓶颈,获得了“含α-乳清蛋白和β-酪蛋白组合的婴儿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及“母乳核苷酸组成和比例”等五项核心配方专利,并已经将这些专利成功应用到了金领冠系列奶粉中。
另外,经过长期的耕耘,伊利初步实现了覆盖亚洲、大洋洲、欧洲和美洲的全球资源网络、全球研发网络和全球市场网络的布局。因此,依托强大的科研能力、雄厚的资源实力,伊利金领冠打造了金领冠珍护、金领冠睿护、金领冠塞纳牧、金领冠悠滋小羊等产品组合,实现了品类矩阵的强强布局。
其实,作为深耕奶粉产业的专业垂直媒体,这些年奶粉圈&奶粉智库参观了不少国内外乳企的上游产业链,最大的感受是中国乳企在饲草种植、奶牛养殖、生产品控、配方科研等环节的智慧化、数字化、现代化管理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希望消费者能理性客观看待中国奶业发展道路上的个别“杂音”,正确认识中国乳制品的产品质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此次深入源头的“品质鉴定官”之行告一段落,但我相信中国奶业将会继续向着高质量、高标准发展的新征程笃定前行。当然,我们也期待下一次品质鉴定之旅的开始,用眼见为实的态度,做中国奶业品质之路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