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豆类、鱼...宝宝一吃就过敏?辅食该如何正确引入易过敏食物?

作者:张榉
2023-06-28

前段时间,粉哥在采访用户时了解到家长们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存在一个疑问,家长并不知道宝宝对什么过敏,一给宝宝尝试新的辅食,就过敏了,导致很长时间都不能恢复,这搞得家长们不知道该怎么给宝宝添加辅食了。本期粉哥就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一起来看看易过敏食物到底应该怎么添加~


微信图片_20230628093507.png


导读中提到的情况可能其他家长也有过相同或类似的经历,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宝宝的具体情况:


宝宝7月龄左右,她的爸爸妈妈不是过敏体质,但为了安全起见家长还是带她去医院查过敏原,但医生说查不了,所以家长也无法知道宝宝对哪些食物过敏。有一天他们给宝宝吃了一种新的辅食,里面有蛋清成分,结果宝宝吃后立马出现了红疹子,虽然规避过敏源后,湿疹消了,但是只要天气一热湿疹又会冒出来,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恢复。


粉哥针对这个问题带大家分析一下:首先能直接做过敏原检测的情况当然是最好的,能明确宝宝具体对哪些物质过敏,可以提前帮助宝宝切断过敏原。但有时医生说查不了,为什么会查不了呢?


其实这是因为2岁内宝宝的免疫系统还未完全成熟,此阶段的检测结果并不能反映宝宝过敏的真实情况。但是宝宝不管多大,都是可以做过敏原检测的,具体是否需要做、做了是否有意义需要根据医生建议来决定。如果宝宝已经出现过敏症状,且时间较久或症状较严重,做过敏原检测还是有必要性的。比如当宝宝吃了花生出现过敏症状,而花生可能会带来致命的过敏反应,此时就应在医生建议下进行过敏原检测。


总的来说,能不能做过敏原检测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年龄小可能不能反应过敏的真实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做过敏原检测。


微信图片_20230628093512.png


对于宝宝年龄小做过敏原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家长无法提前知道宝宝对哪些物质过敏,也没法切断过敏原了,所以为了更好地保护宝宝,家长们可能有这样的想法:既然这个食物容易引起过敏,那我就不给宝宝吃了,这样过敏风险不就减小了!


但是粉哥在这里郑重地告诉大家这个想法是不建议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是不要盲目回避易过敏食物,1岁内适时引入各种食物,因为1岁内婴儿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对防止食物过敏未见明显益处,并且适时添加花生、鸡蛋、鱼肉等易过敏食物,可以降低婴儿对这些食物过敏或特应性皮炎的风险,并且食物多样化也有助于减少食物过敏及其他过敏性疾病。


同时,鸡蛋、鱼虾、坚果、豆类等易过敏食物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发育需要摄入丰富多样的营养,所以从这方面来讲也不建议为了避免过敏就不给宝宝吃这些食物。


那这种方法不可行,辅食到底应该怎么加呢?怎么减少宝宝过敏的风险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微信图片_20230628093514.png


首先家长们要牢记辅食添加的原则:每次只添加一种新的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其次是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适应2-3天,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


那对于易过敏食物,应该如何去尝试并防止过敏呢?


易过敏的食物主要有这8大类:牛奶、鸡蛋、花生、鱼、小麦、坚果、大豆、贝壳,约90%的食物过敏都是由这8大类食物引起的。早期引入易过敏食物可诱导口服耐受,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在宝宝4-11月龄时引入花生,4-6月龄时引入鸡蛋。并且在1岁内引入的食物种类越多,过敏发生的风险就越低。


具体来看,比如添加蛋黄:第一次添加1/8个鸡蛋黄,用适量母乳、配方奶或水调成糊状后给宝宝食用,第二次可尝试添加1/4个,第三次1/2个,第四次整个鸡蛋黄。如果宝宝吃蛋黄后有呕吐、腹泻、皮疹等不适症状应立刻停止,严重时及时就医,不严重的话可以等2周至症状消失后再次尝试,如果仍出现类似症状,可能是鸡蛋过敏,需及时就医。


添加其他易过敏食物也是一样的道理,大家明白了吗?如果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哦~



(责任编辑:利佳洵)

来自:奶粉智库
分享
0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