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这一广为人知的营养素,不仅深受小孩、老人及缺钙人群的青睐,作为日常补充之选,其与健康之间的关联还远不止于此。鲜为人知的是,维生素D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而重要”的联系,这一发现为我们的健康观念增添了新的视角。
维生素D的历史?
维生素D这一名词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被使用,但其化学结构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被阐明。维生素D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
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有两个来源
一是内部来源,即由人体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成。
二是外部来源,即从日常食物中获取。维生素D首先经肝细胞线粒体内的羟化酶羟化形成25(OH)D,再经肾小管细胞内羟化酶作用,最终转化成1,25(OH)2D3,才具有生物活性。活性维生素D是通过与存在于细胞内的特异性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后发挥生物效应的。
维生素D发现之初,仅被认为是一种与钙磷代谢有关的营养素。不妨一起捋一捋时间线:
早在1824年,就有人发现鱼肝油可在治疗佝偻病中起重要作用。
1913年,美国科学家Elmer McCollum和Marguerite Davis在鱼肝油里发现了一种物质,起名叫“维生素A”。后来,英国医生EdwardMellanby发现,喂了鱼肝油的狗不会得佝偻病,于是得出结论佝偻病是一种营养缺乏症。但他误认为是缺乏维生素A所致。
1921年Elmer McCollum通过实验发现了鱼肝油中抗佝偻病的物质并非维生素A,而是另一种物质,他将其命名为维生素D。
1923年研究发现人体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以形成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现在知道是D3)。
1930年Gottingen大学的A.Windaus教授首先确定了维生素D的化学结构,1932年经过紫外线照射麦角固醇而得到的维生素D2的化学特性被阐明,而维生素D3的化学特性直到1936年才被确定。
自身免疫病患者维生素D普遍缺乏
国际上用血液中25(OH)D的含量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缺乏维生素D。美国内分泌协会给出的临床指标是这样的:≤20ng/ml为维生素D缺乏;21-29ng/ml为维生素D不足;30-100ng/ml为维生素D充足。
人体疾病的发生都与机体的调节机制出现障碍有关。维生素D的缺乏会给人体带来许多危害。
维生素D缺乏的危害
包括典型的骨内效应(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和非典型骨外效应(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高血压、慢性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年来,维生素D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于自身免疫病中,如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强直性脊柱炎(AS)等自身免疫病中。
RA: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及对称性关节骨、软骨破坏为主要特征。研究显示,维生素D3缺乏的地方,RA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维生素D3与RA的疾病活动状态密切相关,血清中维生素D3水平与RA患者的临床症状呈负相关,低1,25(OH)2D3水平的RA患者其疾病活动性更强。
SLE:文献报道,SLE患者中维生素D不足的患病率为38%~96%,而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率为8%~30%。在抗核抗体阳性患者中,维生素D3水平与SLE关系更为密切,维生素D3与SLE活动性呈负相关并与anti-dsDNA呈负相关。
AS:Durmus等将99例AS患者和4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25-(OH)D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分为25-(OH)D正常、不足和缺乏3组,在25-(OH)D水平下降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BathAS活动性指数(BASDAI)均显著升高(P<0.05);ESR、CRP、BASDAI、晨僵、疲劳、疼痛及患者的全球评估(PGA)均同血浆25-(OH)D的水平呈负相关(P<0.05)。提示25-(OH)D与AS疾病活动度负相关,低维生素D水平对病情活动、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补充维生素D好处:治疗+预防自身免疫病
补充维生素D对疾病是有好处
在治疗SLE患者时,增加维生素D剂量,可以抑制SLE活动。有研究发现给予风湿病患者口服补充维生素D一年后,其CRP水平显著下降,这提示补充维生素D对风湿病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是有益的。研究发现,予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补充维生素D3可预防或延迟关节炎的发生。
补充维生素D降低免疫发病率
一项研究在对17000位老年人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3(2000 IU/d)和/或omega-3脂肪酸(1000mg/d)5年可将老年人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RA、风湿性多肌痛、银屑病等)的发病率降低25%-30%。
就是说,补充维生素D,有病的治病,没病的预防起来!
补充维生素D小能手
晒太阳
专家建议,人们可采用常晒太阳,一星期晒3次太阳,每次10到15分钟,可获取所需要的维生素D量。但这项数据是针对成人而言。婴儿肌肤娇嫩,又不能抹防晒,具体能在什么时间段的太阳下晒多久最合适,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关于晒太阳需要强调的是:很多老人喜欢抱着孩子在窗户旁边晒太阳,那样取个暖还行,但隔着玻璃晒太阳对生成维生素D基本没用!
食物中含有维生素D,但是含量较少;母乳中也含有少量维生素D,可惜也不够。
我们日常的食物中很少能够获得维生素D,主要是鱼肝油和深海鱼,比如金枪鱼,三文鱼等,少量存在于奶酪和蛋黄中。
在欧美发达国家,维生素D强化食物很常见,比如美国,超市的牛奶大都添加了维生素D,一些早餐麦片,果汁、酸奶中也有添加。然而国内的维生素D强化食物并不多见。
这里需要说明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大家都知道母乳好,可是母乳里有那么多好东西,唯独比较欠缺维生素D。妈妈一天摄入600IU维生素D转化到乳汁中只能达到50IU/升。而实际上需要多少呢,不要着急,下段马上说明。
口服一定量的维生素D
维生素D摄入建议: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来说,每天400IU被认为是充足的。1岁以上到70岁的所有人,每天400IU是估计能够满足一半人需求的量,而每天600IU是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需求的量。而对于70岁以上的人群,推荐每天摄入800IU维生素D。
需要给新手妈妈普及的是,婴儿出生两周后就应开始补充维生素D,纯母乳喂养与母乳和配方奶混合喂养的婴儿,每天应补充400IU维生素D,婴儿断母乳之后若改喝添加维生素D的配方奶,如果一天配方奶的摄入量不足32盎司(大约1升),应继续补充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