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长不达标?怎么办?权威建议来了!对于婴幼儿,这点更是关键!

作者:奶粉智库
昨天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老是会遇到各种磕磕绊绊,家长们可谓是操碎了心,尤其是当发现孩子长得慢,甚至矮了同龄孩子一大截时,家长们更是焦虑!据国务院《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4.8%,农村儿童青少年的生长迟缓率更是城市的2~3倍。孩子生长发育迟缓,这可怎么办?怎样才能科学有效地帮孩子“拔拔高”,长得又高又壮?


生长迟缓要警惕!

如何辨别?参考这些依据!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年版)》指出,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仍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生长迟缓危害大,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高矮、胖瘦程度以及智力发育情况,让孩子“弱不禁风”、学不进去,更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腹泻、肺炎等疾病,干扰孩子免疫系统,甚至增加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风险。除此以外,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生长迟缓还可能影响到孩子成年后的健康情况,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降低其劳动生产能力。因此,家长们务必关注孩子是否存在生长迟缓问题,以便及时干预。


那么,如何准确判断孩子是否生长迟缓呢?


不少家长可能会凭感觉去判断孩子是否生长发育达标,实际上生长迟缓有着科学的判定标准。它主要指的是由于膳食的蛋白质或能量、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等,导致孩子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身高标准参照值,属长期性营养不良。家长可依据《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WS/T423)、《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WS/T456)中的相关表格进行判断。



粉哥也将《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WS/T423)中关于“年龄别身长/身高的标准差数值”的表格部分给大家整理出来了,大家可以查看上方图片,找到对应的性别、年龄(月龄)进行判断,如果孩子的身高低于对应“~2SD”的数值,那就千万要提高警惕了!


图源*


同时,粉哥也将“6~17岁儿童青少年年龄别身高筛查生长迟缓界值范围”表给大家放上了,大家可以根据对应的性别、年龄,结合界值进行判断,如果孩子的身高≤对应界值,同样也需要提高警惕!


假如孩子真的出现了生长迟缓的情况,家长们也不要过于着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和《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年版)》都给出了科学的指导建议!具体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0~2岁宝宝

注意保障奶量和兼顾辅食


对于0~2岁的宝宝来说,良好的营养摄入与科学的喂养方法对于促进其长高高、长肉肉、头脑发育等至关重要,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宝宝的奶量和辅食,保证营养摄入的均衡性。对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给出了科学的指导建议,一起来看看~


1、对于0~6月龄宝宝:坚持纯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才能考虑婴配粉,注意坚持以下原则。


①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②生后1小时内开奶,重视尽早吸吮;

③回应式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④适当补充维生素D/K,母乳喂养无需补钙(宝宝出生后应每日补充维生素D10μg,同时推荐补充维生素K,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

⑤任何动摇母乳喂养的想法和举动,都必须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并由他们帮助做出决定(注意,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母乳不足时对母乳的补充);

⑥定期监测婴儿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2、对于7月龄~2岁宝宝:保障奶量的同时,必须添加辅食,注意坚持以下原则。


①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必须添加辅食,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

②及时引入多样化食物,重视动物性食物的添加;

③尽量少加糖盐,油脂适当,保持食物原味;

④提倡回应式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⑤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⑥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同时注意,对于正在吃辅食的宝宝,食物制作需要适当的细碎软烂,遵循“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的辅食添加原则哦~



为了更方便大家的查看,粉哥也给宝爸宝妈们附上宝宝0~3岁奶量及辅食的整体变化图表,大家可参考。总之,对于婴幼儿来说,充足的奶量和恰当的辅食对于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宝爸宝妈们尤其要注意哦!


2~17岁儿童青少年

需遵循6大食养原则


对于2~17的儿童青少年,为辅助预防和改善其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特别给出了6条食养原则,该原则既适用于因膳食营养缺乏导致的生长迟缓情况,也可作为日常饮食预防指导。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指南》给出的6条食养原则是什么~


第1:食物多样,满足生长发育需要


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对于营养多样性的要求很高,需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各项能量和营养素摄入充足;同时,想要吃得营养均衡,每餐至少搭配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大豆等食物中的3类及以上,每天摄入12种以上不同食物,每周累计超过25种。平时可以多吃瘦肉、鱼虾、蛋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搭配色彩丰富的新鲜蔬果,让每一餐都营养满满!


图源*


关于2~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需要吃多少量的不同种类食物,大家可以参考上方表格~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已经有生长迟缓的迹象了,则需要在日常摄入足够丰富、能量达标的膳食基础上,加强重点营养:


①优质蛋白:适当增加瘦肉、水产品、禽类、蛋类、大豆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②钙与维生素D:保证每天食用奶及奶制品,同时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③微量营养素:关注铁、锌、碘、维生素A、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C等微量营养素的摄入是否达标。


若难以通过日常饮食满足营养需求,建议在医生和营养师的专业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营养补充剂。


第2:因人因地因时食养,调理脾胃


中医食养讲究合理搭配食物,以健脾增食为核心原则,体现“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的膳食结构特点;同时还需要根据孩子的个人情况、所属的地区及季节,个性化地进行食养,避免过度食养加重孩子脾胃负担。例如,春季寒气逐步消退,可适当食用葱、蒜、韭菜等辛温食物;夏季炎热,人体内相对阳虚,要少吃生冷食物,避免损伤脾胃阳气;秋季天气干燥,应选择雪梨、银耳等甘润的食物滋养肺部;冬季天气寒冷,饮食以温补为主,可适量食用鸭肉、猪肉等。


图源*


《指南》指出,针对生长迟缓的孩子,可在膳食中合理添加食药物质,帮助其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家长们可以参考上方《指南》中的“食药物质推荐”表进行选择。不过需要提醒的是,食药物质的使用需谨慎,建议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


第3:合理烹调,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主要体现为以下要点:


①食材选择要新鲜、卫生,同时需性质平和、易于消化、健脾开胃;

②烹饪方式建议为蒸、煮、炖、煨等,尽量不要采用油炸、烧烤、腌渍等方式;

③切忌偏食、过食、贪凉等不健康饮食行为;

④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

⑤少吃高盐、高糖、高脂及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⑥专心饮食,不盲目节食、不暴饮暴食等。


第4:开展营养教育,营造健康食物环境


学校和托幼机构等应积极开展营养教育,家长也需要正确掌握营养健康和传统食养的知识及技能,以言传身教等方式鼓励孩子健康饮食。


第5:保持适宜的身体活动,关注睡眠和心理健康


适宜的运动可增强孩子的食欲,促进肠胃消化,帮助孩子更好地长高长壮;充足的睡眠也是孩子身体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除此以外,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心态不成熟、心理敏感的时期,家长也需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正确引导孩子认识其体型,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避免孩子出现情绪性节食等不良饮食行为。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孩子运动和睡眠的要点,粉哥将《指南》中的相关内容整理成了表格,方便大家参考借鉴~


第6:定期监测体格发育,强化膳食评估和指导


想要及时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得到改善,定期监测体格发育情况很关键。《指南》建议,可以依据孩子的性别、年龄和营养状况,至少动态纵向追踪观察6个月(最好12个月)以上,再根据其生长速率或生长曲线的偏离情况,评估其生长状况,必要时及时调整喂养方案。


同时,《指南》还建议,对于仍然处于不良生长发育情况的孩子,可采取个性化的喂养优化方案,一是优化日常膳食的营养密度,二是在医生和营养师的专业指导下,给孩子合理选择营养补充剂。


值得注意的是,造成生长迟缓的原因很多,除了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不恰当等原因以外,食物过敏、生长激素缺乏或功能缺陷、特发性矮小症等疾病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生长迟缓。要是发现孩子长期长得慢,尝试各种方法后效果都不明显,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干预。


总之,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细心指导与呵护,家长们只要坚持科学喂养,就不用过于焦虑啦~


注释:

*《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年版)》

本文参考来源还包括:《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WS/T423)、《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WS/T45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END—

文章编辑 | 赖珮如

来自:奶粉智库
上一篇:没有啦
分享
0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