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下牛奶粉内卷不断升级,羊奶粉也不例外。在通过新国标的86款3段羊奶粉中,大部分羊奶粉的可选择成分添加种类数量集中在8-11种。其中,99%的羊奶粉同时添加了DHA和ARA,98%的羊奶粉添加了低聚半乳糖,91%的羊奶粉添加了低聚果糖,71%的羊奶粉添加了OPO,56%的羊奶粉添加了乳铁蛋白。新国标下“纯羊”成标配,羊奶粉配方全,含量高,营养配方再升级!
天然优势契合消费痛点
赋能细分品类发展
据奶粉智库《2023年中国羊奶粉消费者调研报告》显示,腹泻/拉肚子、便秘、消化吸收不好、绿便、奶瓣等是最令宝妈宝爸这一消费群体头痛的问题。同时《报告》显示,“分子小,更易消化和吸收”是消费者选择羊奶粉的第一大原因,占比80.59%。
羊奶粉凭借其自身优势,契合了当下消费者的痛点,赋能了细分赛道。不少乳企也嗅到了发展机会,新国标下,涌入羊奶粉赛道的玩家也越来越多。截止目前,通过新国标的羊奶粉共计87款,3段羊奶粉共计86款,且均是纯羊乳蛋白配方,更好地保留了羊奶“小分子、易消化、低致敏”的天然原料优势。
根据巨量算数抖音、百度指数的相关数据,2023年1-9月,羊奶粉在巨量算数(抖音)与百度上的搜索指数高于儿童奶粉、有机奶粉。与此同时,据10月的羊奶粉热搜榜数据,佳贝艾特悦白以32860的热搜指数位居第一,蓝河绵羊奶与金领冠悠滋小羊分别以14392、13989的热力指数紧随其后,由此可以窥见,羊奶粉的品牌集中度也正在加剧。
新国标下,“纯羊”成为了标配,乳企想聚力破局,也就意味着要在科研、配方上持续升级,方能获得一席之地。
配方全、含量高
羊奶粉配方焕发创新力
在羊奶粉配方升级中,配方全、含量高特点显著。通过新国标注册的86款3段羊奶粉中,大部分品牌可选择添加成分种类数量都集中在8-11种,共计70款,占比达81%,由此可见,羊奶粉整体配方都迈向全面化。其中,添加6种可选择成分的羊奶粉仅有2款,但添加12种可选成分的羊奶粉有5款。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已有部分品牌聚力在配方全面上下功夫,率先在配方上跑出“加速度”。
据统计,通过新国标的86款3段羊奶粉添加的可选成分主要集中在DHA、ARA、胆碱、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肌醇、OPO。其中,DHA和ARA的添加十分普遍,添加两者的产品数量为85款,占比达99%;其次是胆碱,占比为98%;再者是益生元,低聚果糖与低聚半乳糖的添加占比分别为91%、86%;OPO、叶黄素、乳铁蛋白等添加也较为常见,占比均≥50%,其中,OPO的添加占比达71%。相比而言,核苷酸、CPP添加占比较少。
由上可知,DHA、ARA、益生元、OPO、乳铁蛋白、叶黄素等营养素是各大乳企配方升级中的主要关注点。
除了配方全,“高配”也成为羊奶粉的关键词。从乳铁蛋白、OPO、叶黄素等热门营养素的添加含量来看,在乳铁蛋白上,添加含量最高的为蓝河绵羊奶,含量为350mg/100g。在OPO上,添加量最高的为明一卡普尼,含量为6g/100g。在叶黄素上,添加含量最高的为美庐爱悠若特箐悦,含量为253.96μg/100g。
除此,部分品牌还在营养素上打出组合拳,推出新花样。如在脑视力上,DHA和ARA黄金搭档被众多乳企当作卖点,羊奶粉也不例外。除了99%的羊奶粉都同时添加了DHA和ARA,部分产品还在DHA及ARA的添加量上表现优秀,如雅泰旗下的朵恩、馨贝贝、珍纽倍等产品在DHA、ARA上的添加量均≥100mg/100g;在消化吸收上,同时添加OPO、益生元、益生菌的新国标羊奶粉共计37款,如佳贝艾特悦白、宜品蓓康僖启铂、蓝河绵羊奶、和氏莎能、飞鹤星飞帆卓舒、金领冠悠滋小羊、明一天籁小羊、美力源等;在自护力上,同时添加乳铁蛋白和益生菌的新国标羊奶粉共计20款,如宜品蓓康僖、蓝河春天羊、蒙牛朵拉小羊初赐、圣唐宝乐滋等。
配方升级成趋势
未来发展仍有可期
通过以上盘点,我们可以发现,当下羊奶粉赛道上的各大玩家均在配方上频频发力,“高配”不再是牛奶粉的代名词,也是羊奶粉所追求的“新标签”。当下,配方持续升级已然也成为了羊奶粉的发展趋势。
当前,出生率下滑,母婴行业面临增长之难,奶粉市场规模有所下降,羊奶粉品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我们可以看到,羊奶“小分子、易吸收、低致敏”的特点正在被广泛接受,而且符合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国家政策也有利于羊奶粉等细分品类的发展,市场艰难或将是常态,我们尤其需要做好羊奶粉等细分品类的专业精耕。
与此同时,佳贝艾特,宜品旗下蓓康僖等头部羊奶粉品牌也在逆势布局,进一步加码羊奶粉品类,一方面注重消费者口碑,加强配方升级和品牌专业性塑造,另一方面强化与优质渠道的合作共赢。而飞鹤、伊利、君乐宝、达能等头部乳企也看好羊奶粉品类的发展,纷纷入局羊奶粉品类,进行战略布局和市场拓展。
穿越行业周期,羊奶粉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让“纯羊”成为市场标配,“配方全、含量高”成为新趋势,已经进入配方升级的新时代,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利佳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