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则#3岁女童近视1400度#的新闻上了微博热搜榜,虽然最后查清导致孩子高度近视的主要原因还是遗传,但这也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据报道: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高达50%~60%,约占世界近视患者总数的30%,中老年出现眼部健康问题的比例也逐年走高。因此近年来聚焦眼部健康的产品日益增多,原料成分也异常丰富,今天我们就来盘点眼部健康产品中最热门的7种原料成分。
1、叶黄素
叶黄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类胡萝卜素,也是构成人眼视网膜黄斑区的重要色素。叶黄素主要作用是吸收蓝光保护视网膜,对老年性黄斑退化病和白内障等视力疾病也有防护作用,还可缓解视疲劳,缓解眼涨、眼痛、畏光、视力模糊、眼干涩等症状,是目前眼健康产品中最常添加的一种原料。
叶黄素相对集中在视杆细胞密度高的区域,主要发挥光滤过作用。光化学损伤是最常见的视网膜损伤类型,波长在 400nm~500nm(蓝光波长)之间的光线对视网膜的损伤尤其明显,故被称为“蓝光危害”;
研究显示在光照相同的条件下,黄斑色素含量高者长期受到的光损伤将大大轻于黄斑色素含量低者;
近年来部分研究证实:黄斑色素与眼轴有密切的关系,而眼轴变长是近视的主要原因。适当补充叶黄素类物质,提高黄斑色素密度值,可能对青少年视觉功能的改善与维护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健康声称草案认为至少6mg/d可维持眼睛健康,10mg/d可维持皮肤健康,中国营养学会提出我国成人叶黄素的特定建议值(SPL)为10mg/d。
2、叶黄素酯
目前市面上产品中,叶黄素的添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添加叶黄素,另一种是添加叶黄素酯。叶黄素酯是一分子的叶黄素与一分子或两分子的脂肪酸形成的化合物,也存在于日常食物,属于一种天然活性成分。
在消化过程中,人体可以高效地水解叶黄素酯并释放出游离叶黄素,然后被吸收进入血液,运送到视网膜。2008年叶黄素酯被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但不可用于0-3岁婴幼儿食品,因此婴幼儿建议直接补充叶黄素。那为何现在的很多产品添加的都是叶黄素酯?可能与原料提取工艺、产品稳定性与吸收率有关:
有研究显示,酯化了的叶黄素的生物利用度要比非酯化叶黄素的生物利用度高61.6%,此结论尚待更多研究证实与完善;
同时也有研究指出常温下叶黄素酯对于光、氧的稳定性强于叶黄素,更易于保存和运输;
因此营养智库也提醒各位消费者,叶黄素及叶黄素酯类产品要低温隔氧避光保存。
3、玉米黄素
人眼视网膜黄斑色素中主要的两种色素是叶黄素和玉米黄素,但玉米黄素和叶黄素在眼部作用发挥上各有侧重点。
玉米黄素更多的分布于视锥细胞密度高以及氧化应激损伤更严重的区域,主要充当抗氧化物质,清除氧化产物。除了保护眼睛,玉米黄素还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癌症和增强免疫力等生理作用。
有研究显示:在同一水平浓度下,叶黄素与玉米黄质混合组的清除效果优于其单一产品的清除效果。因此目前的护眼产品中一般都会添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两种物质。
4、欧洲越橘提取物
欧洲越橘因主要分布于欧洲而得名,属于于杜鹃花科越橘属。越橘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花色苷,是花青素与不同的糖苷结合而形成的结构。由于花青素本身很不稳定,自然界中花青素多以花色苷形式存在。
研究证明花色苷除了具有抗氧化作用和清除自由基能力,可以改善人夜间视力也即暗视力外,还具有抗炎、抗肿瘤、调血脂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生物活性。
不同的花色苷检测标准数值有一定的差距,国际上对越橘提取物的质量标准主要是参照最新版的USP32标准( HPLC法)制定,花色苷含量≥36.0%,相当于UV-Vis法25%的含量( 以总花色苷计),因此判断时不能只看含量,还要看检测方法。
5、蓝莓提取物
蓝莓狭义是指一群越橘属青液果组的开花植物,广义上可以包括越橘属中所有长有蓝色浆果的物种,与欧洲越橘是同科同属但不种的植物。两者在花色苷含量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上有一定区别。
有研究称欧洲越橘的花色苷含量是蓝莓的4-5倍,但蓝莓中的花色苷含量依旧是常见水果蔬菜中的佼佼者,因此对于越橘和蓝莓之争,建议关注其提取物中花青素含量,很多产品成分表一般会标注。
6、牛磺酸
牛磺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与视网膜生长发育、维持正常视功能关系密切。近年研究发现牛磺酸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并通过抗脂质过氧化减轻或延缓半乳糖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
眼组织中牛磺酸浓度极高,感光细胞内甚至达到 50~100 mmol/L。有实验发现利用中等强度光照射视网膜牛磺酸含量显著降低,推测高强度或长时程光照将耗竭胞内牛磺酸,进而出现视网膜功能形态改变。
7、维生素A
维生素A是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成分,若体内的VA不足,视紫红质再生缓慢而不完全,暗适应恢复时间延长,可导致夜盲症,严重时可导致干眼病的发生;有产品中也会添加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属于维生素A源。
其实眼部健康产品中常添加的营养成分远不止这7种,维生素C、维生素E、锌、番茄红素、虾青素等成分也比较常见。但并不是说一款产品中添加的成分越多越好,比如年龄较小的孩子,消化吸收功能并不完善,一次性服用大量多种营养素也不利于消化吸收;而且同一种营养成分,其来源不一样、生产提取制备过程不一样,运输保存方式不一样,产品成品的活性也不一样。
因此在产品选择时,对产品原料、产品生产过程等细节描述更清楚、生产控制过程更透明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可靠性更强。
(责任编辑:利佳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