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钙成爆款,是智商税还是真补钙?揭秘补钙的5大核心要点

作者:奶粉智库
2025-02-13

研究表明,超95%的儿童钙摄入不足[1]!越来越多的宝爸宝妈注意到了补钙的重要性,向粉哥咨询近几年非常火的“液体钙”:“液体钙这么火,真的有用吗?”“液体钙、固体钙、碳酸钙、柠檬酸钙……孩子补钙怎么选?”确实,补钙非常重要,尤其当孩子出现比同龄人长得矮、出牙晚、换牙慢、爱抽筋、多汗、夜间睡不好、肋骨外翻等身体信号时,一定要警惕是否缺钙了!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宝宝、儿童而言,长期缺钙最怕引起营养性佝偻病等疾病,进而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并对骨健康造成终身的不良影响[2],宝爸宝妈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2月聚焦“生命必需元素,维生素+矿物质”的重点科普,第一期我们先来看看“钙”——液体钙还是固体钙?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补钙产品?让我们把孩子补钙这件事说透!


液体钙是什么?

这么火!


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之一,也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质!一方面,骨骼每天都在不断重塑和再造,而钙正是参与整个过程和构成骨骼的关键成分,我们体内99.3%的钙都储存在骨骼和牙齿中;另一方面,孩子的生长发育必然离不开钙[3]



因此,钙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都至关重要!很多品牌也注意到了孩子补钙的强烈需求,纷纷推出多种多样的补钙营养品,其中就有近几年非常火的“液体钙”~


到底什么是液体钙呢?跟我们常见的片剂(吞服)、咀嚼片、颗粒剂、凝胶糖果型等形态的固体钙有何不同?


液体钙与固体钙的最大区别在于钙的存在形态。液体钙通常是以一种特殊的工艺,将碳酸钙、柠檬酸钙等处理成的超微颗粒悬浮物(以超微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当中)。粉哥经过研究发现,目前市面上的液体钙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将钙的超微颗粒悬浮物封装在软胶囊中,利用软胶囊技术避免碳酸钙等钙型在胃中可能引发的不适反应;另一种是以条包形式包装瓶装的液体钙,主要采用柠檬酸钙等有机钙类型,真正实现了以“液体”形态直接口服的效果。


所以,无论是液体钙还是固体钙,本质上都是钙,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补钙营养品。只是相比于固体钙,以条包形式包装的液体钙具有酸奶味、香蕉味、香橙味等多种口味,不仅可以直接饮用,还可以拌入辅食中,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因此可以很好地避免补钙过程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帮助孩子更持续地摄入钙质。


给孩子挑选钙,其实最重要并不是去看补钙产品的形态,而是要去看补钙产品是否适合自家孩子。如何挑选呢,接着往下看!


孩子补钙怎么选?

核心关注这5点


当孩子缺钙时,宝爸宝妈们就需要给孩子补钙。选择补钙产品需要结合孩子年龄和接受能力综合考虑,从而根据孩子的需求选择钙含量高、胃肠易吸收、安全性高、口感好、服用方便的钙制剂。粉哥也给大家总结了孩子补钙的5看法~


1看:钙来源



对于胃肠道发育并不完善的婴幼儿来说,柠檬酸钙等有机钙对于肠道的刺激性比较小,建议主要考虑有机钙;而对于钙需求比较高的儿童来说,可以考虑钙含量比较高的碳酸钙等无机钙。


某补钙产品说明书截图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乳钙(乳矿物盐)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3岁以内)[4];有机钙当中的乳酸钙、醋酸钙适用4岁以上人群[5]~宝爸宝妈们在选择时也要注意看产品说明书的相关适用人群,看看是否适合自家孩子的年龄~


2看:钙含量


钙含量是衡量钙剂补钙效果的一个关键指标~上面粉哥在讲述钙来源时,阐述了不同钙类型的钙含量,而这里粉哥要让宝爸宝妈们关注的是产品本身的钙含量


图源:《202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其中EAR为平均需要量、RNI为推荐摄入量、AI为适宜摄入量、UL为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所有人群每日都需要适量摄入钙,其中1-18岁前的儿童,随着年龄段的增加,其对钙的需求量也会进一步增大:1-3岁钙推荐摄入量为500mg/d,4-6岁为600mg/d,7-8岁为800mg/d,9-17岁达到1000mg/d。


一般来说,产品的包装上都会明确标注每份或每单位产品中的钙含量,宝爸宝妈们可以依据这些信息,并结合着日常饮食(比如奶粉、豆腐等含钙较高的食物)以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来判断是否满足孩子日常的钙摄入需求。


产品本身的钙含量怎么看呢?最简单的方式是通过产品的营养成分表来看:


两款不同产品的钙含量比较


3看:钙吸收


钙的吸收在人体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胃肠道、血液等,才能进一步沉淀到骨骼,这一过程还会面临着钙的丢失,比如通过尿液、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如果只是单纯的补钙,而不去关注钙吸收,补再多的钙也可能因为吸收不良而白费功夫。所以,在选择补钙产品时,宝爸宝妈们除了关注有机钙、乳钙等比较好吸收的钙来源,还应该关注产品是否含有促进钙吸收的辅助成分,如维生素D、维生素K、酪蛋白磷酸肽(CPP)等。


如果把钙比作是充电宝,那么维生素D、维生素K、酪蛋白磷酸肽(CPP)等辅助吸收的营养就相当于充电线,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其中,维生素D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不仅参与着人体的多种代谢,还在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骼和牙齿发育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维生素K最早因为其在凝血功能方面的作用被人们熟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还发现维生素K(尤其是维生素K2)对钙极具亲和力,有助于减少骨钙流失,促进儿童骨健康[6];CPP同样能与胃肠道当中的钙离子螯合,促进细胞对钙的吸收[7]。有趣的是,CPP和维生素D在促进钙吸收方面还能携手合作:CPP提高钙离子的溶解度,让钙更容易被身体吸收;而维生素D则负责在肠道中促进钙的吸收[7]


4看:钙形态


除了上述粉哥给大家科普的胶囊型和条装型/瓶装型的液体钙,目前市面上还有片剂(吞服)、咀嚼片、颗粒剂、凝胶糖果型的固体钙。


对于咀嚼功能有限、吞服方面有窒息风险的婴幼儿来说,粉哥更建议选择可直接饮用的条装型/瓶装型的液体钙和可冲服的颗粒剂固体钙;对于儿童来说,可以根据孩子更乐于接受的钙形态选择补钙产品。


5看:敏感成分“三精”


为了增加孩子对于补钙产品的接受度和喜爱度,一些补钙产品往往会加入食用香精、糖精、食用色精等“三精”添加剂,从而改善产品的色、香、味。虽然这些“三精”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是有国家标准规定的,但对于孩子尤其是婴幼儿来说,比较敏感,长期食用或频繁食用,可能会引起不少副作用[8]


某款补钙产品配料表


例如,上表含有的食用香精等成分,长期食用可能引发潜在风险,应谨慎选择。


除了上述5看法以外,很多宝爸宝妈应该也注意到了目前市面上的补钙产品还区分为带有保健食品标志(俗称“小蓝帽”)、OTC(非处方药)标志或完全不带任何标志的普通食品级产品。粉哥需要提醒的是,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且一般不建议3岁以下婴幼儿食用;OTC(非处方药)级别的补钙产品,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选择和补充哦~


好啦,本期关于钙的内容就到这里啦,之前粉哥发布了《警惕孩子出现“哪吒同款牙”,这个营养素不能缺,缺了还有大危害!》相关内容,宝爸宝妈们也可以点击查看~如果有任何关于营养补充的相关疑问或奶粉相关疑问,也可以进一步留言哦~比奶粉,上奶粉智库!


注释:

[1]. 据全国性调查研究显示,我国2-18岁前的儿童青少年,达到钙的适宜摄入量(AI)的人数平均不到5%。秦锐.中国儿童钙营养专家共识(2019年版)[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3):262-269

[2]. 秦锐.中国儿童钙营养专家共识(2019年版)[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3):262-269

[3].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8号:乳矿物盐作为一种新资源食品,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3岁以内)食品。

[5].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

[6]. 阎丽华,江倩男,陈晓英,等. 维生素K2与儿童骨健康[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23,14(4):76-80. DOI:10.19757/j.cnki.issn1674-7763.2023.04.015.

[7]. 冯玉陶,么婷,曹树春. 酪蛋白磷酸肽与维生素D促钙吸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生物化工,2024,10(2):234-237,247.

[8]. 沈国芬. 如何正确理解儿童食品的保健效果[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儿童食品专业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195-196.


文章编辑 | 赖珮如

来自:奶粉智库
分享
0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