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最初的1000天里,宝宝的身体经历着惊人的蜕变。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蹒跚学步的幼儿,每个成长里程碑都离不开关键营养素的支撑。但您是否知道,这些营养素需要分阶段科学补充?哪些信号提示宝宝可能缺乏营养?奶粉智库整理了宝宝成长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6大营养素,以及补充这些营养素的时机和方法~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维生素D3:出生15天起补充
宝宝出生15天后,就可以开始补充维生素D3了。它能帮助宝宝吸收钙,对成长意义重大。要是宝宝出现盗汗枕秃、频繁夜醒、发育迟缓等情况,很可能是缺乏维生素D3。
补充剂量上,1岁以内的宝宝每天需补充400IU,1岁之后则增加到600IU。除了服用补剂,每天带宝宝进行2小时户外活动,晒晒太阳,也能促进维生素D3的转化。
二、维生素AD:出生15天起补充
维生素AD同时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维生素A可预防夜盲症,维生素D能预防佝偻病和骨质疏松。当宝宝出现皮肤干燥、自护力差等症状时,可能提示缺乏维生素AD。
1岁以内的宝宝,每天需要摄入1500IU维生素A和400IU维生素D;1-3岁的宝宝,维生素A摄入量增加到2000IU/天,维生素D为800IU/天。市面上常见的AD制剂,通常每粒含有1500IU维A和500IU维D,每天给宝宝吃1粒即可满足需求。
三、DHA:6个月按需补充
DHA是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宝宝大脑和眼睛发育至关重要,有着“脑黄金”“眼黄金”的美誉。如果宝宝反应慢、记忆力差、学习能力不佳,可能是DHA摄入不足。
3岁以内的宝宝,每天应摄入100mg的DHA;3-12岁的孩子,每天摄入量要在250mg以上。宝宝6个月添加辅食后,可以多吃深海鱼、坚果等富含DHA的食物,选择奶粉时也可以关注DHA含量。6个月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可考虑给宝宝补充DHA补剂。
四、钙:6个月按需补充
钙是宝宝骨骼和牙齿发育的重要元素。当宝宝出现出牙晚、枕秃、囟门闭合滞后、频繁夜醒、生长痛、睡觉盗汗等情况,可能是缺钙的表现。
6-12个月的宝宝,每天需补充250mg钙;1-3岁的宝宝,每天摄入量为600mg;4-6岁的孩子则需要800mg/天。宝宝添加辅食后,要多吃奶制品、豆制品、鸡蛋等富含钙的食物。2岁以前坚持喝配方奶,2岁后继续喝牛奶。补钙期间,要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3,同时坚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
五、铁:4个月按需补充
铁能提高宝宝的自护力,预防缺铁性贫血,维持机体正常运转。要是宝宝头发干枯、脸色发白、手脚冰凉、暴躁易怒、保护力低下,可能缺铁。
6个月前,宝宝可以从母乳或配方奶中获取足够的铁,无需额外添加。6个月后,建议多给宝宝吃红肉、肝脏等高铁食物。6月龄儿保会通过抽血检测宝宝是否缺铁,缺铁的宝宝要尽早添加动物性辅食,必要时补充铁剂。
六、锌:6个月按需补充
锌能改善宝宝食欲,助力宝宝成长。当宝宝出现食欲不佳、不爱吃饭、个子矮小、头发枯黄、指甲发白长倒刺等情况,可能是缺锌。
6个月-1岁的宝宝,每天需要补充1.5mg锌;1岁-3岁的宝宝,每天摄入量为4-5.5mg。母乳宝宝一般无需额外补锌,但如果出现缺锌症状,建议优先通过食物补锌,若效果不佳,再考虑使用补剂。
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不同,对营养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在给宝宝补充营养补剂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营养师的建议哦~
2月聚焦宝宝成长的关键维生素和矿物质,奶粉智库特别企划了“维生素+矿物质”专题内容,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宝宝春季成长和相关产品信息,欢迎进入奶粉智库小程序,点击查看~比奶粉,上奶粉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