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渠道走访的过程中,大家和我们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奶粉还能不能做?怎么做?”“母婴店如果不做奶粉了还能做什么?”
在这个短视频风起云涌的时代,你是否还在犹豫是否要做视频号?《奶粉圈》发现,孩子王、孕婴世界、中亿孕婴童、小飞象、健瑞儿等渠道,长期都在投入精力和心血做视频号。
有人说“品牌是责任,是热爱,是引领”,也有人说“品牌是影响力,是认可度,更是长久生命力”,还有人说“品牌是专业与精耕”。千人千面,万人万解,但不难看出品牌在大家心中的分量。
“裂变”,不会终止!往往竞争越是混乱,就越是有新业态出来!近两年时代巨变下,母婴店就正在经历“裂变”,进入演绎分化。那我们如何理解这次分化?这种分化会不会进一步演变?对母婴行业未来走向究竟有何影响?
近几年,《奶粉圈》注意到越来越多母婴店选择50个客户。当然,这个50不是说这些母婴店真的就只选择50个客户,而是越来越多母婴店注重量质并行,尤其是全国性/跨省级/区域优秀母婴连锁,开始尝试挖掘单客经济,推出付费会员制。
有个神奇的现象:很多宝妈一走进母婴店就感觉自己被盯上了,觉得母婴店员的热情都是为了卖货。其实母婴店员至少有8个方面不该被误解,真是为了宝宝好!
5月5日,饿了么发布《2024年五一消费报告》。报告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母婴用品外卖量增长高达215%,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能。可见当下即时零售已然成为撬动零售增量的新风口。
近年来,母婴店奶粉的占比逐渐提高,从2017年的普遍40%多发展到现在的50%多,甚至有门店高达60%,占比不断攀升,但毛利却在下滑,引发了不少渠道商担忧。
2024年上半年即将进入尾声,但还有不少母婴从业者在找方向、找方法。身处新客减少、价盘走低、成本增加、竞争加剧等困境中,转型、闭店似乎成为众多母婴店的“最终归宿”,有母婴渠道商甚至悲观地认为,未来市场上的母婴店或许会减少到只剩8万多家。
受经济环境、消费环境等因素影响,母婴行业变革加剧,整合潮如火如荼,母婴渠道集中度不断提升,中小型母婴店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第二届中国奶粉品牌节上,在奶粉圈&奶粉智库创始人刘磊主持的《零售变革,母婴店路在何方》论坛中,登康贝比董事长罗能才、小飞象总经理冯红卫、华恩婴贝儿董事长贾俊勇、华创科技联合创始人李发辉做了精彩分享。
近日,有宝妈询问粉哥,表示:“宝宝的奶粉快喝完了,但去之前买的平台没货了,于是去家周边的母婴店问了问,结果都没有这款奶粉!究竟怎么回事?”
近日,奶粉圈关注到,各大零售商超、连锁便利店、医药企业纷纷发布2023年财报。答卷已交,格局重洗,有的挣脱桎梏逆境突围,有的稳中求进平稳增长,而有的则是颓势尽显难回巅峰。透过数据,实体零售的成与败对母婴渠道又有何启示呢?
很多人错把风口当能力,错把趋势当能力
母婴店的奶粉与官网的配方是否一样?如何确保购买到正品?如何选择适合宝宝的奶粉?
精耕母婴零售
救母婴店“命”的硬支撑!
伪定制品,没有意义?
变局时代!
买母婴用品建议到线下,精耕者们这么说!
遇到客诉怎么办?精耕者们这样说……
赊账运营难
能否满足母婴店的增量需求?
整合道路,艰难而漫长
一场前所未有的整合潮来了
市场很难,唯精耕者胜
任何行业,都会从无序、分散走向有序、集中
回归到最本质的东西,回归“人货场”!
看不清未来,就把握好现在